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名门之后(科举) > 小有收获

小有收获(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陆茗听了,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她刚把一块“雪花糕”放进口中,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待她轻轻一嚼,里面芝麻的浓香混着糯米的甘甜,松糯可口,软凉清爽,她一边吃,一边惊讶的看着陆钧,等整块点心都咽了下去,她一把拉住陆钧的胳膊摇晃着道:“哥哥,这肯定不是厨房做的,这是你做的?!你什么时候会做点心了?安材,哥哥做得太好吃了,你要不要尝尝……不不,你先别吃,我先让娘尝一块去!”

陆钧看她高兴的样子,觉得自己方才在厨房折腾一番也值了。他刚想说这个做起来很简单,但一想陆茗平常动不动就在他面前卖关子,因此他故作神秘的道:“这是特殊秘方,只有你哥哥我一个人会,以后你听话我就给你做,调皮我就不给你做……”

陆钧想起自己给陆锦的那一盒,又觉得有点后悔,道:“早知道茗儿爱吃,我就不给陆锦了……他该减减肥,少吃甜的……”

安材一听,纳闷的问道:“减肥?减什么肥?我也该减肥吗?”

陆钧看着瘦得像猴儿一样的安材,笑道:“你不用减,你该多吃点,哦对了,你去后面看看,绿豆汤熬好了没?”

安材疑惑的点点头,往院子外面去了。陆钧自己进了屋,点上灯,又拿起《左传》读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陆钧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回想着刚才发生的一切。常氏的事是他精心计划的,但刚才发生在他和陆锦之间的事却是个意外。他一直还没有想好该怎么“收拾”陆锦,想不到,在不经意间,他竟然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比起刚开始对付黄长义,甚至是和常晓成产生冲突时他心中的局促不安,陆钧觉得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似乎提高了不少。这和他这段时间大量的读书,不停的思考应该也是有关系的。

最近他五经都读了一些,目前为止读的最多的还是手中的这部《左传》。《左传》是五经当中的《春秋》的三部“传”其中的一部。人们一般将《春秋》称作“经”,而另外三部称作“传”,也就是对“经”的注释,大概就好像四书和四书集注之间的关系。

《春秋》之所以要配合着至少一部“传”来看,是因为“经”本身字数很少,有很多隐而未言的东西,光看“经”往往是看不明白的,而配合着“传”一起看就容易多了。

和其他四经相比,陆钧觉得《春秋》要有趣的多,因为《春秋》本身记载的是东周时代鲁国的历史,一段段就好像一个个的故事一样,内容跌宕,情节起伏,有杀伐,有谋略,有雄辩,有国计民生,还有兴荣衰败,虽然人物事件都比较繁杂,但他看的还是挺津津有味的。

他忽然想起那段著名的话:“研读史书使人明智,研读诗歌使人聪慧,研读数学使人精密,研读物理使人深刻,研读伦理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果真很多道理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啊,这段话套用在五经上最适合也不过了——《春秋》使人明智,《诗经》使人聪慧,《尚书》使人精密,《周易》使人深刻,《礼记》使人高尚,而让人善辩的,大概就是《孟子》了吧。他到底想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塑造什么样的性格呢?

这是个问题,陆钧接过安材端进来的沁凉的绿豆汤,一口口的呷着,他的内心的天平,已经隐隐倾向了其中的一边……

※※※※※※※※※※※※※※※※※※※※

以前一直听说春秋“微言大义”,老暄都不知道这个“微言大义”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终于有点明白了,给大家举个例子:

开头的时候提到的邓庄公的故事,春秋当中只记载了一句话,那就是“郑伯克段于鄢(yān)”。

关于这句话的含意,《左传》中是这么说明的:

“书(指《春秋》)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郑庄公的弟弟)不弟(不像弟弟),故不言弟;

如二君(兄弟两个像两个国君相战),故曰:‘克’;

称‘郑伯’(称爵不称兄),讥失教也(兄本有教弟之责,但庄公不教弟,反而养成其恶)。

不言出奔,难之也。(“出奔”是有罪之词。如果不说“郑伯克段于鄢”而说“段出奔共”,那就只能归罪叔段了;其实庄公也罪,难于下笔,所以“不言出奔”。)”

所以说,短短的六个字,字字暗含褒贬,这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怪不得要配合着“传”来读“经”,要不然可能古人也看不懂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