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性感渣受在线洗白 > chapter 30

chapter 3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十二年。”

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二年,“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在这十二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年仅三十六岁。

这时,小乔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的生活。吴黄武二年时小乔病逝,终年四十七岁。当然,年龄有争议,有人说她为周瑜守墓了十四载。

[风牧歌]:5555主播你口里的美人就没有一个好命的。

[呆瓜队长]:也许在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吧,谁也不能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但小乔好歹幸福过了,她姐姐就……

“大家肯定很奇怪,为什么投影里看不到她们的脸。”一般来说,以星网的智能程度,二乔的模样会自动生成在屏幕上。可奇怪的是,她们两人都没有脸。

[骄傲的阿奇]:我感觉像在看鬼片,瘆得慌。

小乔和大乔究竟有多美?《三国志》没有写,杜牧没有写,罗贯中也没有写,这种美实在太模糊了。可是,千百年来,这“模糊美”一直动人心魄。

上海博物馆藏清代吴之fán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王世襄《竹刻鉴赏》一书有照片及拓本,说刻的是“两妇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几上书卷,似在对语。榻上陈置古尊,插牡丹一枝,旁有笼、箧、垆、砚、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

在笔筒背刻阳文七绝一首:“雀台赋好重江东,车载才人拜下风。更有金闺双俊眼,齐称子建是英雄。”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古代女人美不美全靠历代笔墨渲染而定,未必可靠。

“明代高启的《过二乔宅》中写到:‘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乔公虽在流离中,门楣喜溢双乘龙。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叹息曹操有生之年未能取江东,不然二乔或许就在铜雀台里度过余生了。”

“关于二乔,我们就用杜牧的《赤壁》来结尾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乔的身影渐渐模糊,虽然看不清她们的脸,但好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自己所定义的“二乔”的模样。

[小圆]:国色天香,形容的真好啊。

“下面,让我们来谈谈大乔的丈夫孙策。”

孙策,中国东汉末军阀,三国时吴国的奠基者。孙权之兄,字伯符。他在建安四年时统一江南,为孙氏割据江东奠定了基础。此时北方袁绍势力正强,曹操对他极力拉拢。正当孙策欲渡江北进,继续扩大势力时,他不幸被仇家刺死,仅二十六岁。

洛绝佩服地说到:“孙策在征战江东时,几乎是百战百胜,无一败绩,几年之间便将江东之地尽数纳入麾下。同时,他还上书朝廷,遣使纳贡。后来,曹操以汉廷的名义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他在临终之前,将自己的的印信授予了弟弟——时年十九岁的孙权,然后又向孙权说了一番话。这番话,可以算是这个军事集团的创业者,对于后来守成者的政治遗嘱。”

[宇宙第一安德吹]:这有点像皇叔的白帝城托孤啊,刘皇叔也是对孔明寄以厚望呢,只不过孙策托付的是整个东吴的未来。

[我打游戏菜但我能喷]:楼上这么一说,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了。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策对孙权说:率领江东兵士,在两军阵前临机决断,与天下英雄争衡,这种能力你不如我;而至于举贤任能,各尽其能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这段话,其实有两层意思。”

首先,孙策在临终前最后一次发挥他超强的识人能力,准确地把握住了两人在能力上的差别。

然后,根据两人能力的差别,孙策为孙权制定了江东军事集团日后的执政路线:保守江东。

“那孙策为什么要跟孙权做这种遗嘱呢?”洛绝打算与观众进行互动,在看到那些奇思妙想后他放弃了这种想法。

居然还会有人觉得孙策喜欢他弟弟。

孙策作这种遗嘱既是无奈,又是现实。

所谓无奈,是孙策自己的悲哀。当时天下大乱,自己又正当壮年,本来是有问鼎天下的机会的,可谁曾想竟因一时不察,命丧几个小人之手;而几个弟弟,又都没有表现出像自己一样的军事能力。所以孙策在临死之前可能就已经断定,天下一统的事,应该与江东孙氏无缘了。

既然如此,那就要退而求其次了。什么是“其次”呢?那就是解决现实面临的问题:保守江东,着力消化之前的战争成果。

孙策十九岁起兵,到二十六岁去世,不足七年之间便占据了江东。但他的统治,却始终有一个致命缺陷:合法性不足。

当时的江东与中原情况不同。中原有董卓为祸,各路英雄几乎都是打着正义的大旗在抢地盘。但在江东,从扬州刺史刘繇到各地郡守——如许贡、王朗、华歆等,都是之前朝廷任命的官吏。这些人平日素无大恶,却被孙策所驱逐。因此在当地的士民看来,孙策一伙与强盗之间,行事并没有多大区别。如何取得统治的合法性,是江东军事集团绕不过去的坎。

此外,另一个难题在于,江东的开发程度不深。当时,官府的统治只能到达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口聚集区域,尚有大量未开发的地带依然被山越人所占据。这些人不归王化,不纳编户,动辄作乱,一直是孙氏集团头疼的问题。

这些问题,孙策在世时均已存在。只是孙策军事实力强悍,能通过对内对外战争,压制住这些矛盾。可等到他一死,后继者们没有他的能力,这些问题终究会逐一爆发。

所以,孙策选择了孙权,而且给他指明了接下来江东的核心政策:消除内部矛盾。

而作为守成者,孙权也忠实地践行了集团开创者的临终嘱托,并最终得以称帝。

从表面上看,东吴肇始于孙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核心地带都是孙策打下来的。但是,东吴能真正以鼎立之态称雄于三国,大部分的任务却是在孙权时期完成的。若没有孙权的深耕,孙氏集团对江东的统治,更像是一种军事殖民;直到经过了孙权前后几十年的努力,吴国才最终能在江东立足,生根发芽。甚至于,在三国之中,最后一个灭亡。

从孙策到孙权的权力继承及政策转化来看,这次权力交接是成功的。

可它完美吗?并不见得。从孙策到孙权,东吴丧失了进取之心。

这种丧失既是主动,又是被动。说主动,是因为孙权作为领导人,在军事能力方面天生欠缺;而说被动,是因为政策转向以后,整体战略自然会向内收缩。

因此尽管赢了赤壁之战,东吴最终也没有一统天下的决心和勇气。在孙策和孙权进行交接的那一刻,东吴政权的割据属性,就已经被固定。

东吴的灭亡,也就成了一种历史必然性了。

在听完洛绝的讲述后,弹幕破天荒地安静了下来,良久后才有人打破了宁静。

[GG大妖怪]:……对不起主播,听了这么久我跟没听一样,要不咱还是跳到周瑜吧。

洛绝:………

※※※※※※※※※※※※※※※※※※※※

榜单更新要求达到了,周四再更下一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