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2 / 2)
唐锦云看在眼里,轻咳两声说:“我想喝水,殿下能叫人给咱们送点茶进来么?”云恒道:“你等着,我这就叫人去。”说着他一翻身爬起来,走到外面喊:“来人,送壶茶进来,对了,记得用早上的新露。”
云恒那副慌里慌张的样子在唐锦云眼里仍是可爱的,宛如赤诚的孩子,然而念头一出,她又想,他本身就是个孩子,因此这份可爱就多多少少有点天然的意味。众所周知,天然的东西向来招人喜欢。
唐锦云暂时放下裴家的一摊子糟心事,全心全意沉浸在云恒的天然热忱里和他聊天说笑,有宫女捧着茶盏进来,云恒迎上去拎了茶壶就催她出去,他要安安静静地和唐锦云说话,不想被打扰。
“恒儿,你太忘形了。”
屋内两人刚往各自的茶杯里添上新茶,干燥的喉咙还未来得及润一润,就听一道女声入耳,齐齐抬头去看,只听衣裙窸窣过后,门内走进一位美人,峨眉淡扫,粉黛薄施,嘴角紧抿,隐有怒容。
唐锦云松手放下茶杯,忙不迭行礼:“娘娘金安。”
云恒搁下杯子,过去挽上美人的胳膊,笑道:“母妃,您看谁来了?儿子从勤政殿出来,在花园看到表嫂,就想着带她过来给您请安,您肯定会高兴的。”
安贵妃望着儿子的笑脸,心里一酸。他下巴那里之前有划伤,回宫经过治疗,现已是淡淡的粉色痕迹。她心疼那晚儿子和侄媳妇的遭遇,可已经讲好,此事禁止再提,但看儿子和侄媳妇的亲密模样,他们分明不认为共历生死的人合该装作陌生人!
她心里有气有怒有怨有不甘,但没一个是冲屋内两个孩子来的,更何况其中一个病歪歪的孩子还救过自己儿子的命。
儿子回宫后,每日的课程排得满满当当,脸上的笑模样也日益减少,她心里既骄傲又担忧。对安贵妃来讲,儿子能不能做皇帝并不是顶重要的事,她进宫多年,看着顺帝没日没夜地呆在勤政殿处理政务,不曾清闲过一日。
作为母亲,安贵妃并不愿意儿子日后那样操劳,儿子性子软和,并不适合那个位子。可从云崖寨回来,儿子就变了个人,读书比以前用功,练武比以前勤奋,甚至于日日清晨去勤政殿和他自小就怕而避之的父皇学习处理政事。
对儿子的转变,她有多欣慰就多心疼,今日在殿外听他与侄媳妇笑语不断,可见是真开心,但作为“陌生人”,他们之间就有点过于亲密了。
安贵妃瞧眼瘦骨伶仃的唐锦云,知她这一个月过得并不好,当下心一软,哀叹道:“侄媳妇既来了,就该着人叫醒本宫,哪有客人自己倒茶喝的?”
唐锦云知道自己今天做得有些过头,和云恒没大没小地胡闹也是错,说到底人家好歹是这个国家未来的领袖,即便看着不像,他的血统和头上那颗鹌鹑蛋大小的宝石发冠都在彰显不凡。她呢,一见人亲切,蹬鼻子上脸,居然忘记身处何处,聊起家长里短,居然不知今夕何夕,
唐锦云想自己分明不是这样的,在裴府,她即就是再放松,也没有过和人一聊天就忘记时间和规矩的情况,可见云恒这个小鬼头是很有一点天然的魔力的。
云恒看不到唐锦云脸上的笑,只瞧见她的睫毛低低垂着把那双动人眼眸遮了个严实,心情不由随之低落,转头拥着安贵妃打岔:“母妃,咱们传膳吧,儿子饿了。”
一行人换了地方坐下,美味佳肴被端上桌,唐锦云坐在安贵妃旁边,复又变得拘谨,满桌美食,她却只喝得下一碗甜汤。
安贵妃再三劝食,唐锦云回道:“谢娘娘美意,但侄媳大病初愈,近来多以汤水养胃,这些吃了消化不了。”安贵妃由此感叹一番,匆匆吃过,撤下碗碟,换了果盘、点心和茶水上来,三人坐着闲谈两句裴府近况,顺福进来说殿下该去乐馆了,云恒便起身道别,安贵妃顺势对唐锦云道:“你不是说敬宗一直在宫门外候着吗?你也累一天了,早点回去歇着吧。反正恒儿要走,你就和他一起出去吧,本宫怕热,就不送你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唐锦云只好告辞,跟着云恒走到殿外,和裴知秀碰上头,几个人便穿过竹林走出来。
看到停着的轿撵时,裴知秀疑惑又激动,伸手直拽着唐锦云袖子不撒手。云恒好笑,叫唐锦云和他一块乘坐,唐锦云收到顺福的眼刀以及看见周围的绿衣小太监,识相地拒绝了这个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