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风沙星辰与鲸落(2 / 2)
也许是觉得自己太过煽情了,傅柳歌笑了笑,才继续道:“我想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去挑战障碍,探寻生之意义。而正像他说的那样,我需要一样工具,对于作者来说,这样工具是飞机,对于我,它就是一台显微镜。这也是我人生理想的起点。因此,《风沙星辰》是奠定了我本人人生基础的一本书,所以我把它推荐给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你们也可以去读一读,相信每个读者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最后我以这本书的结尾词结束我的展示——
只有灵魂,当它在黏土上吹一口气,才能创造出人类。”
后来,这本书在班上流行开来,乐生也去图书馆借了一本来读,感觉确实很不错,但是比起傅柳歌的那种深刻透彻的感悟,乐生只是觉得被打动而已,他最喜欢的其中一句话不是傅柳歌反复强调过的那句,而是:
世间只有一种真正的奢望,那就是人和人之间珍贵的关系。
果然,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体会。也许因为自己家庭单薄,又自小形单影只,那种珍贵的关系,是他一直可望而不可即的。遇见傅柳歌之后,他更是觉得,有些东西明明渴望得要命,却又深深明白,那不过是奢望而已。
……一次次的展示本只是出自语文老师的小小匠心,却在班上形成了特色,不少同学的展示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乐生更不敢轻忽对待。在轮到他之前,他做了许多的功课,斟酌了好久,才找准了话题,又写了不少的稿件,再删节,默背。直到这次上台,虽然不算胸有成竹,但也是有些底气的。
“同学们好,这次我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个词,或者说是一种自然现象。”
乐生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
鲸落。
“当鲸鱼死去,它的尸体慢慢沉入深海,会渐渐形成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形态就叫作‘鲸落’。我是在学校生物社的资料里读到这个知识的。科学家们观测到,达到30吨级别的大鲸鱼的尸骸所形成的繁盛的大鲸落,能够持续存在几十年,供养上万只生物。深海由于水压高,几乎没有光照,是非常贫瘠的所在,而鲸落的形成仿佛是沙漠中造出了城市。”
台下的同学们目光闪烁,好奇又震惊。但乐生却并不打算继续详讲这个生物现象,毕竟这是一节语文课。
他继续道:“这个现象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件发生在我家乡,青桐村的往事。我阿婆说,以前,大概是那段比较特殊的时期吧,我们村子里来了个年轻人。听说是犯了事,被下放到农村来改造的。那个年轻人是个读书人,很有知识。但是一开始,村子里好多孩子都不喜欢他,因为他们都听自家大人说,这个人是犯了错的,在他们心目中,犯了错,就是坏人。不然,怎么会被从城市里赶到农村来了呢?小孩子都是调皮的,喜欢恶作剧,有时候甚至不分轻重。那群孩子对这个年轻人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比如说把他好不容易种下的禾苗连根拔起,在他烧火的柴堆上浇水,将他晒在外头的衣服剪出许多破洞,跟在他后头扔石子,说风凉话……”
乐生看看同学们的反应,大家似乎都还听得认真,且表现得很想继续听下去,他稍稍放下心来,接着讲下去:
“这个年轻人大概也是伤心或者气愤的。但是他没有报复,反而在看到孩子们蹲在地上写字时,把他带来的纸笔分给大家,还教他们写字、吹口风琴,跟他们讲一些他们从未听过的故事……孩子们渐渐对他改观了,和他亲近起来。后来,某个冬天,年轻人去井边打水时失足坠入井中,还是其中一个孩子跳下去将他带了上来。我阿婆说后来这群孩子和这个年轻人关系变得很好,还有不少孩子跟着他学会了很多知识,渐渐地都有了出息。”
乐生淡淡一笑,“我之所以会由‘鲸落’这个词想起这个故事,是因为我觉得,那个落难的年轻人就像是坠入深海的鲸鱼,当然,他是活着的。但他同样也为我们那个贫瘠村落的人们带来了养分,一种——精神的养分吧。希望我这个略显枯燥的故事能够带给大家一些体会,谢谢!”
乐生在掌声中下了台。
语文老师微笑道:“谢谢乐生同学为我们做的展示。从他的故事里,同学们一定会有所收获。老师觉得,正像是乐生说的那样,这个落难的人为当地的孩子们带去了精神的养分。这个人是懂得救赎的,他没有沉浸在自己的苦难里,而是凭着自己的胸襟与学识征服了一群孩子的心,也反过来救了自己的命。这是一个比自然界的鲸落更美丽的现象。”
老师点评过后,便开始讲课:“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选修课程,大家将你们的《中外人物传记》这本选修教材拿出来,我们先来学习《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和乐生刚刚讲过的那个年轻人一样,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这位主角也是一个在苦难中……”
趁老师开始面向黑板写字的时候,前面同学回过头来,问乐生道:“你刚刚讲的故事是真的?”
乐生点点头。
“有时间和我细细讲讲吧,我挺感兴趣的。”
“嗯。先听课吧。”
圆脑袋转回去,乐生视线投向黑板……
※※※※※※※※※※※※※※※※※※※※
关于乐生讲的那个“鲸落”的故事,以后有机会也会写成文的,不过,得我先把第一条冷板凳坐穿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