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和亲公主45(1 / 2)
事情的来去竟是这般戏剧, 事实上, 无论宇文奎多么处心积虑, 可这次事件看起来仍然显的拙劣无比。
很多时候, 智商的软硬真的很重要。
自作聪明往往能把自己直接给作死,宇文奎便是如此。
当然现在的问题不是讨论宇文奎有多蠢, 而是眼前被摆的横七竖八的粽子们。
要是就这么扔着不管, 一会儿就该冻僵了, 若是真的过来刺杀的敌人也就罢了,冻死就冻死吧,可这明显就是被人忽悠过来送命的。
即便他们的行为情有可原, 为了谨慎起见,春暖仍不想给他们解毒,只叫护卫们把人都移到一块,再围着圈点了几堆火,让他们凑合着过夜。
护卫们在外面守夜, 小六和春暖躺在一张略简陋的石板床上。那原本就是一块大石削成的石床, 护卫们砍了几捆松枝铺在上面, 然后青雀又铺了两张狼皮垫子, 最上面才是春暖平日用的床褥。
说实话, 其实还挺舒服的,尤其是鼻间尽是松枝的清香味,比王府里用的薰香更清冽冷涩, 这就是冬日雪原的气息。
小六搂着春暖, 轻轻的贴着她耳边说:“那位也就在这几日了。”
春暖明白, 明年宇文护要南征,他走之前,肯定要把京中不安定的因素全都掐掉,要不然他怎能安心离开?
而宇文奎这回作了这么一个大死,纵是宇文护容得下他,次妃也不愿他再活着。
换句话说,若是宇文护领兵出了京,京中的一应事应该交由谁主持?宇文畴年龄尚幼,肯定镇不住朝上那群老狐狸,再一个,各种调度之事只靠宇文畴肯定处理不来。
便是次妃想帮,可有很多事次妃其实插不进手,能帮的也极有限,再说宇文护也不一定愿意次妃掺和太过。至于颜氏,宇文护肯定不让她帮着监国,便不说她了。
那么,宇文奎便是名正言顺的监国之人。
这决不是宇文护愿意看见的事。
所以,宇文奎该忧思成疾的崩逝了。
至于自家,还是不掺和的好,任他们如何扯那张透明的遮羞布。
宇文奎若死了,他们就回去奔丧,若没收到消息,他们就当做不知道,该干嘛干嘛。
横竖这里有吃有住,山洞里还很暖和,权当是过向往的生活了。
小六又低低的说:“很奇怪,我心里竟平静的很,大概是上辈子我得了太厚的亲缘,这辈子亲缘才这样寡薄。说起来,我上辈子的亲爹长的如何我早就忘了,说起阿爹,我想起的便只有岳父和娄侯爷了。估计再过几年,我也会忘了他俩长什么样子了,如今才知道时光最易将人抛是什么意思了。”
春暖不说话,只与他十指紧紧相握,将身体往他怀里靠了靠。
时光抛人容易,红了桃花绿了芭蕉,在这些红了又绿、红蓑绿减的一年年里,他们会遇上许多人,经过许多事,然后斗转星移间,那些人那些事终有一日会湮灭在记忆的尘沙中。
一路行走,一路还能遇见新的人新的事,命运的脚步从不会让人停驻在某处,再不前行。
如今他们能做的,只能是且行且珍惜。而这些,需要小六自己慢慢领悟。
这一夜,小六和春暖睡的无比香甜,而外面那群人却过的度日如年。
到后半夜时,那些粽子们的身体缓了过来,身体麻目的时候并不觉得有多痛苦,药劲一退去,各种的难受都涌了上来。
身体冷,肚子饿,浑身如爬满了蚂蚁一般,又冷又麻又痒又疼,简直生不如死。
挨啊挨啊,好不容易天亮了,又有人端出来一个铁锅架在火上开始煮饭。新米煮熟的香味就绕在山洞左右,让人那个抓心挠肺,肚子里又响起一阵一阵的轰鸣声。
看了看,就那么一锅饭,指定是没有他们吃的了。于是,他们又想骂娘了,这都他妈的是个什么事啊。
护卫们带的粮食是绝不够给这么多人吃的,但是一点儿都不给也不行,这天寒地冻的,人全靠肚子里的那点热气儿撑着。
没奈何,只能将给马吃的豆饼豆渣翻出来,凑活着煮了两锅,每人给分了半碗。
小六也是颇感头疼,这群人的去处成了问题,再回他们的营地,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绞杀。燕王府可置两千兵甲,但小六绝不要这群莽汉,还不够让人操心的呢。
也罢,这里离京中不远,就让他们到那里投营,让那贺兰老儿操心去吧。
于是这群傻夫夫的人就真的脚软手软的进了京,直奔小六给他们说的京中西效。
他们一入京,便如冷水滴在热油锅里一样,反响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半天,各府里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又惊于上皇的丧心病狂,又惊于六殿下的福运逆天。
次妃和宇文护自然也收到了消息,母子俩相对而坐,次妃脸沉秋水眸若寒冰,宇文护的脸色亦是难看非常。
“我儿可将京中余孽尽已除去?”
“京中已知的皆已除去,贺兰卿领人进了东山去寻龙卫,至今没有消息。不过,应该也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