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又见清穿(2 / 2)
你看着他可怜,可他一点不觉得,看见陌生的姑娘小伙都能如老友重逢一般,嘻嘻哈哈瓜拉半晌,等人一走,拦羊棍往肩上一放,就能唱出一首漫山调,嗓音高亢嘹亮悠远苍芒。
才走过一道山梁,又迎来一道山梁,梁上还有个老汉在那儿唱:“我看那儿来了个毛女女,白白的脸蛋红嘴嘴,有心问你是哪来的,又怕你嫌老汉我太多嘴。”歌词是随手拈来张口就唱的。阿克敦哪里见过这种情景,一路惊的嘴巴都没哈拢过。
沟壑纵横,山梁林立,无定河从深壑中蜿蜒而过,百转千回的又流淌出去。
老太太看着一路的山脊,真是愁肠百结。“咱们那旮瘩的山上都有老林子,这旮瘩的山上光秃鲁鲁的,旱成这样可咋整呢。还有那大沙窝子,一窝连着一窝,哎呦妈呀,这是啥要命地方啊。”
看到那片沙漠春暖有些恍惚。她有一位大学同学,就是这里的人,她们家祖孙三代都是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曾光荣的说她们已经把榆林境内的沙漠治理住了。
年代已太久远她本已将很多事都忘了,没想到看到这片沙漠竟然又想起来了。
颠颠簸簸的到了官衙,丰阿早就等在那儿。一看见春暖就高兴的抱起她颠了颠:“哎呦我的大姑娘呦,你可想死玛法了。哎呀,这是我不在家,好吃的都给你吃了吗?长成这小胖猪模样。就是跟从泥里边儿滚过似的,灰秃鲁鲁的。”
春暖翻眼,他玛法嘴巴损成这样是咋当了将军的,难道是损出来的不成?
几人进了官衙,准备洗漱一翻。一进大门就是几间高大的石头房,再沿着石头房往后走,嗬,这是一溜窑洞啊,外面被石头房挡着才没看见。
丰阿得意的说:“看我这宅子咋样?冬暖夏凉住着贼舒服,院儿里还打了一口辘辘井呢。”
老太太稀罕的东瞅瞅西摸摸,还真别说,虽然这儿的环境不咋地,可这依山势而建的窑洞小院却极其舒适有趣儿。
上了炕,几人长舒一口气,总算是到地了,能安稳休息了。睡了一觉后起来,已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
丰阿雇了一个当地有名的巧手妇人煮饭,虽然粮食种类不多,她却能一日三餐不重样,把各种粮食的吃法发挥到极致。念着老太太春暖几人一路车马劳顿,没吃几顿热乎饭,那位苗大嫂就端上来两盆荞麦饸烙羊肉汤,面条劲道爽滑,羊汤香气浓郁,暖乎乎的吃进肚里,又舒服又妥贴。睡前,苗大嫂又热了一锅浑酒,让几人喝了以后再睡。
这种浑酒是用小麦芽高梁芽为酒曲,又同煮熟的黄米饭和玉米糁一起发窖而成。口感甜中又略微带些酸涩,但养身效果好。喝时可以添加白糖红枣等提味。
先时,老太太喝了两口就放下,还说:“这玩意酸叽巴拉的,有啥喝头?”见春暖往锅里又就放糖块又是放果干,最后还刷了两颗鸡蛋倒进去,出锅前又倒了两杯高梁白。老太太直念叨遭贱了东西,可喝起来却一个顶仨。完了嘴一抹,说:“嘿,这玩意这么一弄还挺好喝的,就是太费好东西了。”
闲下的时候,春暖陪老太太去外面转悠。古城挺大,人口也不少,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行商者全汇集在此,东往大同西往长安,此地就是中转站。
食肆铺子上写着各种吃食,饸烙面,炒圪饨,撖杂面,炖豆腐。珍金(黄花菜)木耳海带汤,他大脑子咋那么香。春暖看的目不转晴,乐不可支。每一个地方的劳动人民都有自已的智慧,黄土高原上的人民的智慧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
出了城郊,景色立到萧瑟起来,低矮的草丛青黑一片,北风吹过高大的老榆树,呜呜作响。远山接着远山,山外山处夕阳昏黄,炊烟袅袅,寒鸦数声。
这是完全不同于任何地方的景色,凛冽苍茫,粗狂豪放,带着三千沙场悲壮的气息。
回到官衙后,看门的老汉正在对一个人骂道:“你个狗日的东西。” 春暖一听,很好很强大,这话可真有地方特色。
这个地方骂人“狗x的”“驴x的”,反正就不是人x的,鬼畜的很。
很多时候,春暖都喜欢静静的坐在一旁,看她玛玛与一群当地老太太唠嗑拉话。听她玛玛盘问地上的收成咋样,都种些什么庄稼,家里几口人,养多少牲口,除了种地还干些什么营生。
先时因为地方语言不同,闹了不少笑话,你说东她回西,鸡同鸭讲,谁也不知道谁说的是什么意思,却仍然热热闹闹的说个不停。春暖坐在火炉旁,烤着玉米粒吃,听着她们南辕北辙的搭话,笑得肚子都疼了。
这群老太太怎么这么可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