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十指不沾阳春水(2 / 2)
柳嬷嬷见若音脸色不对,还以为她不高兴。
便安慰道:“福晋,咱一开始也不知道他年羹尧这么有能耐啊。况且,他不是总在提督底下搞幺蛾子么,这样的人,管他在哪里升官发财,只要不在提督底下作乱,咱就阿弥陀佛了。”
“嗯,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要是不行,干一行不行一行,一行不行行行不行。他年羹尧既然有本事,能替老百姓做好事,全当是积福了。”若音没所谓地道。
柳嬷嬷说的不错,年羹尧混的再好,只要不和费扬古扯上挂钩就行。
作为嫁出去的女儿,她不能再为娘家添乱了。
就这样,又过一月,京城的雪,都积到小腿那么厚了。
年羹尧那边,又来了战报。
他也是替年家长脸了,彻底píng fǎn了那边的暴动,还让其余的匪徒,归顺大清,成了新兵蛋子。
毕竟,那些匪徒原都是老百姓来的。
因为生活所迫,才走上了不好的道路。
那些头领是必须死的,但剩下的人,不能全都杀了。
到了十二月的时候,年羹尧回京领赏。
康熙将他从四川提督升为总督,还命他监管巡抚事、统领军政,以及民事。
年羹尧也是个知恩图报的,当家夜里,就到了圆明园,跟四爷彻夜长谈。
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才从圆明园离开。
谁也不知道,这两个男人聊了些什么。
临近年关,加之年羹尧píng fǎn了一方太平,本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然而,这样的好事,没持续多久,紫禁城就染上了一层灰蒙蒙的阴霾。
太后她老人家病了!
五公主和五爷为了尽孝,一直在慈仁宫轮流伺候着。
他们两个,都是打小在太后身边养大,再成家的。
康熙为了太后,也破例不理政事。
当然,国不能一日无君。
必要的事情,奴才还是会向他禀告的。
其实,废太子的事情,对他的打击不小。
导致他一直陷入痛苦之中,久久不能走出来。
他总是能在夜里的时候,想起曾经跟太子之间的相处。
现在太后病在床榻上不能起,他又想起自己跟太后之间的母子关系。
明明他和太后不是亲生母子,却比太子与他之间还要亲密。
想到这些,他便感慨万千。
这么多年,皇室四代同堂,他也为皇室树立笃行孝义的榜样。
可为什么到头来,阿哥们却手足相残,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这一日,康熙大清早就乘着龙撵到慈仁宫。
临下撵的时候,两个大太监搀扶着他。
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因为年轻时在战场落下的毛病。
才入秋的时候,下了几场秋雨,一双腿就隐隐作痛。
现在到了冬天,一双脚更加严重了,浮肿得差点走不动路。
往日的靴子也穿不了,用棉布裹着,穿的也是宽大肥厚的鞋子。
------
翻译一下:人要是行xing,干一行hang行xing一行hang,一行hang行xing行hang行hang行xing,要是不行xing,干一行hang不行xing一行hang,一行hang不行xing行hang行hang不行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