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2 / 2)
阿良点头:“王爷说了,请安小姐稍安勿躁,一切有他安排。”
他拿出一个锦袋来:“王爷还说了,这个是安神的药材,请安小姐放在香炉里,有助于安眠。”
安一心着急:“还有其他的吗?”
阿良摇头。
安一心泄了气:“静怡公主还好吗?”
阿良:“不知。”
安夫人看着女儿垂头丧气的样子,知道她是担心好友了,便安抚了几句。
她接过阿良手里的锦袋塞进安一心怀里头:“多谢摄政王,摄政王费心了。”
—·—
阿良前往将军府的时候,童墨城与静怡公主在一处,面色沉重地听着一干大臣们商议着陛下的身后事。
无外乎那些繁文缛节。
本应是太子在此,之所以静怡公主会在,是因为太子忽闻皇帝死讯,直接晕倒过去了。
两人穿着白色素袍,明明是艳阳酷暑日,却硬是透出一股子森寒。
“一切就参照诸位的意思办吧。”童墨城揉了揉额角,“切记不必大动干戈,不可劳民伤财。至于大赦天下的事情,容本王再想一想。”
一干大臣应声退下,静怡公主斜斜靠进椅子里,眼睛红肿,面色苍白:“父皇怎么会去的这么突然?其中是否有蹊跷?”
皇帝虽然对她不太看重,但对自己的这个女儿也还算不错,不然也不会由得她在外头胡天胡地。静怡公主知道好歹,平日行径就算孟浪,但也不会过分,不会超过皇帝的底线去。
前几日静怡公主进宫的时候,还去皇帝面前晃了晃,当日皇帝气色很好,静怡公主还祝了他一声寿比南山不老松。
皇帝龙颜大悦,赏了她不少好东西。
岂料不过几日,竟是得来了皇帝薨逝的消息。
童墨城手指轻叩桌面,里间的门应声而开,两个侍卫推着一架轮椅出来。
一见那轮椅上形容枯槁之人,静怡公主惊呼出声:“钱太医?”
—·—
在这个百年难得一见的酷暑,皇帝葬入皇陵,睿王依旧暂代摄政王,待太子身子恢复便继位。
这也是一众大臣商议之后的请求。
可近日,一切朝政之事都交由丞相处理。睿王伤心过度,旧疾复发,回府养病。
摄政王抱病,日曜国上下越发人心惶惶。
边境诸国虎视眈眈,都在等着再来一个噩耗,好让他们有可趁之机。
“谁能知道,借口不愿意上朝的摄政王,竟是会躲在这一方狭窄的地方。”安一心和静怡公主喝着茶水,一边看了看门扉紧闭的自己的屋子,叹息道,“他为何,要躲在我这里呀?”
静怡公主叹息:“每日都有不少大臣和刺探情况的人在王府外头蹲守,他又能如何修养身体。”
在她看来,童墨城的悲伤,并不比她要少。
静怡公主好歹是为皇帝守灵半月,而那半个月,童墨城几乎未曾合眼,布置处理各种大小事项,凭着一己之力,维护着日曜国的和平和稳定。
所以等童墨城说起想修养几日的时候,静怡公主想来想去,便想到了这里。
她提了一句,童墨城当即就答应了。
静怡公主握着安一心的手:“就当是看在我的面子上,你替我照看小六一段时间。他好久没有休息了,却能在你这里安然入睡,我总算是放下一颗心了。”
她陪着童墨城来了安一心这里,一进这小院,童墨城熟门熟路地就进了安一心的屋子,接着往那床榻上一倒。
等静怡公主进去的时候,童墨城已然陷入熟睡中。
本应是啼笑皆非的一幕,可静怡公主没了打趣的心思。
安一心回握住她的手:“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他的,倒是你,你有什么打算吗?”
静怡公主苦笑一声:“小六拜托了我几件事,正好趁这个时候,做几件正事,就当是为了父皇。”
安一心很想知道她口中的几件正事是什么,但她却没有再问。静怡公主既然没有说,那肯定有她的道理。
而且,等过一会,她可以自己去问童墨城。
静怡公主又和她说了几句话,临走的时候,都已经走出安府门踏上马车了,又转身回来语重心长地与安一心一阵耳语:“借住在你们家的这个颜旭,你一定要当心。我收到消息,父皇的死,和这个颜旭,恐怕脱不开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