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泉(2 / 2)
说罢,只见有量返回观景阁内里,一会传来机关“咯吱咯吱”声响,月生和妙瑶看到从观景阁内缓缓伸出的木桥正好搭在无量寿塔三层的一处约一米宽的缺口处,严丝合缝,两人均惊叹连连,眼里都是大写的三个字,“没想到!”
有量边小心查看木桥边走上了无量寿塔三层,月生和妙瑶也已经下到三层。
一时,四下寂静无声,三人眼睛相对,眼底笑意浮动,明亮透彻,互道“阿弥陀佛”。
有量在前,月生扶着妙瑶在后,小心翼翼通过木桥,有量看妙瑶身体羸弱,让两人在观景阁内休息。
自己先去向一悟住持禀报,让茶房的小僧人去观景阁泡茶待客,自己又去食堂准备了热斋饭带去观景阁,特意要了一碗稀粥,他知道涌泉寺祭祀人一般是不允许吃干硬食物。
等有量提着食盒到观景阁,看到自家住持与两人聊的正浓,心里舒了口气,暗暗想,“还好这次自作主张没让住持不快。毕竟,这通联木桥自前朝灭亡,一直沉寂至今,一般人早记不起来,清凉寺与静室还有这样的关系。还是住持嘱咐自己关注静室,才提起清凉寺与静室的渊源。前朝本为一体,后因第一代李氏家主重视涌泉寺,才把静室单独划给涌泉寺作为尼姑圆寂安葬之处。”
有量摆好吃食,请三人用斋饭,月生一开始有点为难妙瑶吃什么,当看到那一碗清粥时,就差激动的喊了出声,站起来对有量合十行礼,“多谢师兄!”
一悟看着有量笑道,“你有心了,为师也得夸赞你!”
月生端起清粥试了下温度,把调羹放进妙瑶手里,轻声道,“慢点吃。”
妙瑶一直处于饥饿的状态,吃相自然是文雅不了,哪怕心里知道月生的嘱咐,想要慢点,尽量控制又控制,才没有端起来喝,一勺接着一勺,旁人才开始吃,自己都吃光了,脸上红彤彤的,不好意思的低着头。
一悟自然不会计较,叹了口气,继续吃了起来。
有量不知涌泉寺祭祀人规矩,拿起食盒准备再去取一碗,月生连忙追出去,“师兄,可是去取清粥给妙瑶?”
有量点头,“我看她吃的极快,应该还没吃饱,都怪我没想到。”
“师兄不用去了,她只能吃这么多,这是我们寺里给祭祀人定的规矩,谁都不能破。”月生眼睛望向身旁的雪松,淡淡的道。
有量吃惊,“还有这样的规矩,我看她身体瘦弱的狠,多吃点可以早日将养好了呀!”
月生眼中含着泪道,“这些规矩一代一代传到现在,谁还敢去打破。我自然心痛妙瑶,可也不知如何帮她,多数时候也只能干看着,都靠她自己熬。有量师兄,这些话我本不该向外人提起,可我憋得太难受了,不知她能熬多久,我自是希望她能活得长久点,可又痛心她遭的这些罪。她是替补到寺里的,没有家世,无籍无名,谁会在意她,不过是当做孕育‘子玉’的工具。”
有量听了月生的话,心中自是震惊不已,“师姐,她当真无籍无名,这往后一旦···”
月生知道有量听懂了自己的意思,“只能成为寺里需要的祭祀人···师兄,往后,如果妙瑶一人留在静室,你可得帮我多照看一些。”
有量想了下,郑重点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还是祭祀人,理当受到尊重与保护,小僧虽微,亦一心求正法!”
饭毕,月生跟一悟聊起雪后哪处可能出现山泉水,四人心中都颇为期待。有量自告奋勇要去找山泉水。
一悟担心雪天路滑,又嘱咐有量多带几位弟子前去。有量打趣师傅道,“弟子是不是需要准备几口缸?”
一悟乐呵呵的说好,“那我的弥茶就找到老伙计了,还是年轻时听祖师伯们说过,咱们清凉寺特产的弥茶只有就着清凉山雪后的山泉水煮,口味才更佳。这么多年,为师老想念祖师伯们弄的那个味了。”
看着有量出门,又嘱咐道,“找到山泉水后先送一壶来,正好招待涌泉寺的两位贵客。”
月生一听能喝到弥茶,满脸期待,对妙瑶道,“咱两有口福了,清凉寺特产的弥茶,向来只有僧教总宗门主心德大师那才能品的到,还得是方丈住持级别的。一会你多喝点哦。”
妙瑶不爱喝茶更不懂茶,听到月生这么说,点头赞同而已,却不想真被这奇特的清香和甘甜征服了,从此爱上了喝茶。
一悟觉得弥茶与月生和妙瑶有缘分,每年清明节前制得的弥茶多少总会留一些给两人。
吃过茶,已近黄昏,月生扶着妙瑶告辞从通桥回到静室,有量恢复好通桥机关,并与月生和妙瑶约定好,经常去给两人送点蔬菜和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