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定(2 / 2)
钟家的三间铺子于同一日正式开张,钟大海父子连带钟三海特意告了假,从京都赶回帮忙,平时关系走的较近的有些亲戚朋友也登门捧场。
小本买卖,没有请唢呐舞狮队庆祝,只是应景放了一长挂爆竹便开了业。
由于小杜氏也要做煎饼卖,秦氏便放弃当初的打算卖起了包子,先将就一阵,等开了春农
田中种上蔬菜后开销则会大大降低。
“买什么馅的?开店前三日,买五送一。”钟月一本正经的问前来捧场的曾子辰。
“你觉得哪种好吃,就拿什么馅的,你是东家比我清楚。”曾子辰抬头注视着铺面前墙上张贴的红纸黑字,眉眼弯了弯,语气轻快地答道。
自得知钟月家在县城不光租铺子还置了田产,料想母女俩将在城里久居,心底生出窃喜。
连日来早起两刻时辰,绕道走钟家店铺门前以期能碰上钟月同她说几句话。
前来帮忙的杜氏,眼尖的多瞄了几眼曾子辰,通过观察其神情动作,眼中划过几抹了然,笑容和蔼的接下他的话:
“每样拿一个,都尝尝,喜欢吃哪种,下次就买它。”
想起他家是开酒楼的,啥吃食没吃过,于是又补一句:“估摸没你酒楼厨子做的好吃。”
曾子辰感受到了杜氏打量的目光,心情忽然紧张起来,眼神不敢跟她对视,慌忙点头:
“听三奶奶的每样拿一个,酒楼的厨子烧菜好吃,可做寻常小吃食却比不过你们。”
开张首日人多,钟月不便跟他多说,有牛皮纸袋装好递过去,提醒一句:“刚出锅的,有点烫。”
转而便忙着招呼其它买包子的顾客了。
曾子辰晓得她忙乱,接过包子应了句,然后付钱含笑离开。
起了心思的杜氏在他走后,便将话头有意的转到其身上:
“子辰那孩子读好些年书了吧,他六叔十三四岁就开始考秀才,子辰书念得好,大抵也快了。”
“听三花讲明年就下场考,酒楼里的事不敢让他操心,全是大郎和二郎在打理。”使力揉面包包子的秦氏答道。
自二月二十五庙会上有了想法后,只要碰上曾家的媳妇都会主动打招呼,以此了解在学堂读书的曾子辰的情况。
杜氏点点头,念起其身世比自家孙女还要可怜,轻叹一口气,“可怜见的,真是苦了这孩子。”
秦氏听见婆婆的感慨,揣面的动作停顿片晌,苦笑了下方继续做活。
经过前期的宣传以及三日的优惠活动,前后几条巷子的百姓都晓得县城新开了一家钟记包子铺,不但味道鲜美还皮薄馅多。
做包子是件重体力活,而且进入十月后天便寒冷起来,四更天起床对钟月来说真是件考验毅力的难事。
看着睡得酣甜的钟兰和钟莲,她真怀疑她们选择卖包子是不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