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2)
哨兵向导的出现也才过没十多年,国家仍处于如何正确运用他们的力量的摸索阶段。科研虽然出效慢,但胜在稳定,没甚风险。大多数有背景的哨兵向导会选择这条路,安分守己等资质下来,回家去家里人自有好岗位等着安排。
而还有最隐秘、无人愿说道的一条培养路子,就是做科研小组的小白鼠。
小白鼠们大多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大多数这样的孩子会在入塔的第一年遇到塔内的诸多刁难,如果资质不够或心志不稳,就非常容易在一年后的业考时遭遇滑铁卢。失去资助、迁延升级算是轻的,重的甚至可能被劝退。
这时就会有老师来劝他们。
老师们会先夸一遍学生的资质,然后骂一遍这不公平的社会。然后问一句:诶我这个实验组还缺一个位子,你要不要来?
能坚持到实验结束,你就还有可能继续留在哨塔;即使你想中途退出也没关系,你也可以拿一笔钱回家去,也不算亏。
被这么一劝说,大多数孩子都会答应。
然后他们会消失很长一段时间。社会性除名、人整个蒸发。等到人出来——或再也不出来——有的能实力大增,直接进入战场获得战功;也有可能完全失去职别分化,以一个普通人身份黯然退场。
这是一条很残酷的路,但对现在蒋以能来说,却残酷到恰好合适。
他需要一个能从社会眼睛里完全消失的时间段和借口,用来规避可能到来的风险。
蒋以能说:“好啊,老师。”
老师有些遗憾,他又说:“蒋以能呐,你无论书面成绩还是体能测试都是顶优秀的。如果没这茬,再过一年上战场,老师相信你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老师觉得让你在我这儿……实在是埋葬了你的潜力。但这回的监察力度抱有太明确的目的性了,简直像奔着谁来的。老师怕你真被查到,可能会出事。”
“我理解的,老师。我只是回到我原本该去的地方而以。”
老师不理解蒋以能说的“回到本该去的地方”是什么意思。他只是叹气,感觉自己葬送了一个学生的大好前途。
“至少能保住这孩子的命。”老师想道。
在夏季炎热的风吹起第二轮的时候,蒋以能第二学年结束。
考完试后他没有直接离塔,他跟着老师进了哨塔的中心管理层,签署了人体实验同意书和归养权转交契,从此生死皆不由他,他的身份信息被从大社会数据上彻底剥除。
蒋以能在这时候起,才知道老师主导的实验名叫“向导精神触/手对哨兵五感异常感知的干预研究”。
这在未来几十年即路人皆知的哨兵与向导的关系在蒋以能十二岁那年,仍是个方兴未艾的研究方向。那时候谁都有机会成为大拿,谁都有可能被潮流甩在身后。
而当时的众人都不知道,这随着蝉鸣踏进哨塔的男孩,会在未来二十年里彻底搅乱这个世界的形势。
但也有可能为这个星球带来某种解答。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