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2)
愣愣地看了一会儿,又在名字下面的位置加上一行——初一(22)
这样看起来协调多了,钱浅满意地点点头,刚刚要去写下一本,面前白皙的纸张上就印上了一个大黑爪子,新课本被那个罪恶的黑爪子一带,“啪”地一下掉在了地上。
钱浅错愕地抬头去看罪魁祸首,却只看到男生鼓起来的夏天短袖校服,还有一句极其没有诚意的——对不起啊。
话音落地的瞬间,他已经撒丫子跑出了教室,那个俏丽的女生紧跟在后面卖力地追。
钱浅心疼地将课本捡起来,白皙柔滑的纸张上已经被沾染上了污秽,书页也变得皱巴巴,上面被撕裂了一大块,颤颤巍巍轻轻一扯就会掉下来。
这是刚发下来的新!她还没有来得及包书皮!烦人!烦人!
钱浅怒气冲冲,心疼和愤懑两种情绪同时充斥了她的胸腔,她轻轻抚摸着书页的褶皱处,试图让它们恢复原状,钱浅咬着牙,对那个叫孟睿的男生反感度瞬间极剧飙升。
笑得灿烂开怀有个屁用,只会玩小学生的把戏,都上初中了,还跟幼稚园小朋友一样你追我跑,幼稚,烦人,钱浅气鼓鼓地不断腹诽,都没有注意到同桌王子苓正在疑惑地看着自己。
“你嘟囔什么?”
“没什么。”钱浅反应过来,急忙友好地朝对方笑着摇了摇头。
“切,不说算了。”
没想到女生却极其不屑地翻了个白眼,动作极大地把手中的文具盒拍到桌子上,刷地一下扭过身子,去和坐在后面的女生聊天。
教室里虽然喧闹,但文具铁皮盒和桌面猛然接触时发出的清脆声音也很响亮,前面的男生好奇地转回头来看了她们一眼,摸摸鼻子,又转了回去。
钱浅低下头继续整理课本,缄默不言,她一向不习惯和别人起冲突,也不屑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别人理论,大概是因为昨天下午的时候,同桌问自己要不要一起去上厕所,钱浅摇摇头。
过了一会儿后,本来没有感觉的钱浅突然觉得尿急,于是便友善询问后桌的女孩子有没有带纸巾,后桌女生笑了笑,说,自己正好也想去上厕所,不如一起去吧。
钱浅点点头,然后就在厕所里碰见了孤零零一个人排号的同桌,王子苓先是惊讶地看着她们一齐走进来,然后就瞪着钱浅,最后毫不客气地剜了钱浅一眼。
钱浅当时有些尴尬,但也没有凑上前解释,同桌问她的时候,自己确实不想上厕所,但是有些东西在某些时刻就是突如其来,没有规律原因的,她也控制不了啊。
况且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巧合,有什么好解释的。
钱浅无奈地摇摇头,再次望着窗外发起了呆,以前的自己不是这样沉默安静的,她小的时候,满家里拖着小汽车疯跑,然后把吃剩的西瓜壳倒扣在爸爸脑袋上,捂着肚子看爸爸滑稽的模样哈哈大笑,或者偷偷用妈妈的口红化妆,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嗜血狂魔。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爸爸妈妈和平相处的时候做的,父母不吵架的时候,她就活泼调皮,父母开始吵架了,她就变身成了一条无声沉默的金鱼,张张嘴,吐出来的是谁也看不到的省略号。
似乎也有一些快乐,只不过快乐的时候总是不太多,小时候的钱浅,需要将日子分成两类,爸爸妈妈吵架的日子和爸爸妈妈不吵架的日子,她就这样在两种日子轮番交替中生活,钱浅给它们起名叫——坏日子和好日子。
坏日子比较煎熬,但还好,她可以躲在角落偷偷祈祷好日子的到来,终于把好日子盼来了,钱浅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抓紧时间快乐。每一分每一秒,统统不舍得浪费,只可惜,即使如此珍惜时间,她快乐的时候还是太少。
从四岁开始,到父母离婚的十二岁,钱浅一直在好坏日子里过得游刃有余,甚至一度以为自己将会永远这样生活下去,七八年的时间缓缓流淌而去,她能感受到的好日子在慢慢变少,直至消失。
爸爸再婚后,钱浅躺在被窝里暗暗握紧拳头,心中猛然而生出豪情万丈,她告诉自己,我要快快长大,长大以后就能和妈妈一起生活了,她可以和妈妈相依为命。
只不过,她没有神奇的魔法,可以让自己快快长大,阿拉丁神灯似乎也不愿意理她,所以,钱浅只能呆看着一切的发生,束手无策。
钱浅明白,妈妈嫁人后,就成为了别人家的人,她会有新的小孩,新的生活,她的生命中不会再只有钱浅一人。那个在某个夜里,突然生出的,自己想与妈妈相依为命的热情愿望才刚刚出世,就已经夭折。
父母的相继再婚使她感觉到了一种多余感,一种世界天南海北,而自己却找不着北的多余感,可是没有人是想被多余的,被多余的滋味并不好受。
爸爸妈妈以后再也不会属于她一个人,她往后,也只会一个人。十二岁的钱浅像一个参透人生的暮年老者一样,沧桑悲凉地悟透了自己的人生。
二十一世纪,离婚似乎已经是家常便饭,大人们欢快地踏入爱情的坟墓,一腔热情地领了证,结了婚,孕育出小生命,然后柴米油盐,然后无休止地争吵打骂、然后冷战形同陌路,最后分开。
离婚不再像早些年那样备受瞩目,引人眼球,所有人都可以平静爽快地告别,然后在自己的人生中继续大踏步向前走。
然而,这其中的小孩子呢?这其中的那些天生敏感、怯懦、柔软的小孩子呢?
每个人都以大人的思维考虑着,他们从孩提时候过来,一点点成长到现在,可是仍旧无法理解小孩子,也没有尝试过去懂得小孩子。
大人们可以平静容易接受的事情,孩子们或许并不那么容易,那敏感的小孩子在安静懂事的外表下面隐藏着多大的不安与害怕,恐慌与难过,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
这些小孩子会有长大的一天,长大后的他们也会拥有强大的内心接受生活给予的苦难波折,然而,儿时的孤寂与孤独感会成为性格中最为隐秘的烙印。
那些烙印早已刻在心上多年,是怎么样,都去不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