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2 / 2)
老太子终于圆了多年的梦,颤颤巍巍的坐在盼望已久的龙椅上,呃…感觉…并没有想象的舒适,在万人之上,有种高处不胜寒的孤单。
新皇帝心中有一刺,就是他的幼弟,如今十四岁,早该到了出宫建府的年纪,府是造了几个,可人一直在皇宫里,新皇帝一想到父亲母亲的心偏到了胳肢窝里,那就是一顿咬牙切齿的恨。
正巧罗凉国送来质子,新皇帝眼眸一眯,提出了什么你来我往的诚意,便让小皇子出使此国。
小皇子正是伤心之际,听皇兄这般说,更是伤感,自然不同意。
新皇帝拿着腔说了半日的社稷之谈。
小皇子自幼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不管大事小事,都有他的父皇替他挡着,如今挡风撤了,顿时间不知所措,而他的母妃只会跪着求新皇开恩。
新皇不悦,可看着眼前的美人哭的梨花带雨,那冰冷的心突然就转了方向,面上很是为难,沉吟半晌,对着比自己年纪小将近三十岁的太妃保证,只在罗凉国五年,便把皇弟接回来。
太妃见新皇松了口,还想再求,又怕惹怒龙颜,谢恩之后,便搂着儿子哭不停。
后来太妃和小皇子求了新皇后、新太子;
还求了曾经关系很好的嫔妃,希望他们的儿子帮帮忙。
太妃哭的两眼红肿,求了几日,终究明白一个道理,从前的交情,只是做给先皇看,如今他们母子的靠山倒了,谁还会给他们笑脸。
宫里的人都道他们不识好歹,这样神圣的使命,历来都是最得宠和最有能力的皇子才可以出使。
太妃不敢顶嘴,她就是再傻,也知道他的儿子是去当质子,若是两国打仗,那么他的儿子…
太妃又跪在鬲安殿外,小皇子不忍母妃受苦,哭着说,“五年,母妃很快的,五年我们就又能见面了,起来,母妃,我们不求人。”
小皇子难受至极,想着以前父皇母后在的日子,他们都是怎么巴结他们,如今同样的嘴脸,却变得面目可憎。
太妃刚一起来,新皇的贴身太监小跑步的过来,哎呦呦的说了半天,太妃懂了,可小皇子不懂。
太妃让小皇子先回去。
小皇子拽着母妃的手,问她不回吗?
太妃强把那明媚的笑容挂在她绝代风华的脸上,说找皇后有些事情。
小皇子以为她的母妃又要求人,断断不肯。
太妃拍着儿子的手,说:“熙儿说的对,五年,仅仅五年就能再见到我的熙儿…”说到这里,声音哽咽,停顿了片刻,“可人家姑娘不能等五年啊。”
小皇子听到这里,顿时间红着脸低下头。
太妃道:“本来是今年秋天迎娶…谁知…你父皇…唉…孩子…母妃去和皇后说说,问问人家姑娘的意思…”
小皇子点点头,可又不放心母妃,想一起去永宁宫,却不好意思。
太妃目送儿子离开,却没有去往皇后的永宁宫,而是跟着大太监进了鬲安殿。
过了五日,接小皇子的队伍来了,太妃疯了般搂住儿子不放,语无伦次的嘶吼道:“他答应我的…他是皇上…怎么能出尔反尔…不…你们不能动我的儿子…我要见皇上…等等…等我见了皇上…”
“母妃…母妃…没事…不就是使者,我可以,五年…五年我就回来了…不要再求人…不要再哭泣…母妃只要好好的…儿子在罗凉国就好好的…”小皇子跪倒在地,给太妃磕了三个响头,诉了些衷肠,又磕了三个头,道了些让母妃保重身子的话,再磕三个响头,起身离去,听着母妃撕心裂肺的哭声,小皇子的眼泪如同雨柱,就再也没停过。
哭了三天三夜,又昏睡了几天几夜,再魂不守舍的半个月,到了罗凉国,已经脱胎换骨,成了木讷的竹杆人,就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枯萎了,哪里还有观赏的价值。
罗凉王好男风,送质子其实就是送男宠,魏国新皇可真够阴险,罗凉王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人,再给魏国新皇添了虚伪的映像,太没有诚意了吧,脑子里又想着,不会是魏国新皇没见过美人吧。
算了算了,既然没有诚意,罗凉王也就放心,等兵力充分攻打魏国,就不会有半点犹豫和虚心。
罗凉王对小皇子很失望,问一句话,等上半天,才回一句,就跟个傻子,于是便让他出宫回驿馆,从此以后再不问津。
小皇子估计做梦都没想到,因为自己的悲伤欲绝,倒躲过一劫,所谓傻人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