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头帮(2 / 2)
花枝说:“那我不管,那是你的事,你要看书,我就给你弄书,剩下的事你自己想办法,你要想不到办法,我就把书都拉走。”
江多一是真的聪明,二是被逼急了,自己翻着小人书上的页码学会了写阿拉伯数字,书名不懂就照着书上一笔一划描,描得多了,还不会读就会写了,等江渔每天忙完回家,他就拿出来问江渔,这个字念啥那个字念啥,没多久就把基本的字都认全了。
等到下半年去读育红班,识字量把老师吓一跳,直接让他去读一年级了。
如此正合花枝的意,她本来就想着江多八岁读育红班有点晚了,但自己又实在太忙,没时间教他,不得已才想出这个办法逼他自己学。
由此可见江多确实是聪明的,连花枝自己都快相信遗腹子智商高的说法了。
忙忙碌碌中,麦收终于开始了。
今年风调雨顺,麦子长得穗大粒饱,放眼望去,田野一片金黄,看着就让人心生喜悦,
这个时候还没有收割机,割麦子全靠人力,每家要先辟出一块地碾成打麦场,然后再把割好的麦子一捆捆运过去,用牲口拉着石磙一遍一遍的碾,要碾很多遍,才能把麦粒全部碾出来,是个很辛苦的过程。
也有人想偷懒,不想自己动手,就把割下来的麦子拉到公路上,借助过往的车辆来碾。
这种做法很危险,每年都会有人被车撞到,或者有车轮被麦草缠住发生意外。
乡领导每年到这个时候,就会派人一遍一遍在公路上巡视,警告村民不要在公路上打场晒粮。
但人性都贪图便利,这种事禁也禁不住。
当地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女婿要先到丈母娘家帮忙干活,干完才能干自己家的。
因此,一到了麦收季节,各家的女婿都来帮忙,谁家闺女多,谁家的活就先干完。
每当这时,便是花老太极度渴望壮劳力的时候。
看着别人家几个女婿排成一排
割麦子,她又忍不住唠叨花枝,说要不是花枝捣乱,当初那个赵铁柱说不定现在已经在她家田里割麦子了。
又说花枝不听话,挑对象光看脸,长得好有啥用,到现在也不见那个二流子女婿露面。
花枝本来就被太阳晒得烦躁,加上太久没割过麦子忘了怎么用镰刀,好几次差点割着自己的腿,再听花老太絮絮叨叨,心里直冒火,镰刀一扔,说:“你不想割就回家,哪来这么多话,人家自己家里也有麦子,又不欠你的,凭啥非要先来给你割?”
花老太气坏了,指着周围一圈的邻居说:“你看看人家谁家的女婿没有来,就你非要找个二流子!”
花枝说:“我就找了,咋地吧!”
周围邻居听到争吵声,都停下来看着她们家,带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彼此小声议论,说家里没个男人就是不行。
花叶怕她俩在地里打起来,又白白让大家看笑话,便放下镰刀拎着水壶过去说:“都别吵了,喝点水降降火!”
“我不喝!”花老太一屁股坐在麦地里,抱着膝盖生闷气。
花枝想发火,转念想想她这么大年纪还得顶着大太阳干活,一肚子的火就发不出来,放缓了语气说:“天太热了,要不你回去歇着吧!”
花老太也不知道哪根神经被触动了,呜呜咽咽地哭起来。
她一哭,花枝就更没法子了,和花叶两个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咋办。
这时,张红卫突然从他家田里跑过来,说要帮花枝割麦子。
花枝黑着脸说:“你能不能别添乱,快滚回你家田里去!”
张红卫推推眼镜,说:“花枝,我是真心想帮你的,你看奶奶都累成啥样了。”
“还是红卫知道心疼人。”花老太抹着眼泪说花枝,“当初要不是你……”
花枝都快烦死了,捡起镰刀对张红卫说:“你走不走?”
张红卫往后退了一步,还在竭力劝说花枝:“那人真的靠不住,他给不了你幸福……”
“他给不了我,我就给他,要你管!”花枝举着镰刀吼他,“赶紧走,再叨叨我割了你的舌头!”
张红卫还想说什么,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快看那边,快看那边!”
大伙都直起腰看过去。
就见大路上乌泱泱来了一大群小青年,足有二三十个,个个手里拎着把镰刀,走路带着风,杀气腾腾的,像是要去哪里打群架。
妈呀!这是谁家要出事儿呀!看这架势,又是一场血滋糊拉胳膊腿乱飞的恶斗。
靠近路边的人们纷纷往地中间跑,生怕一不小心被误伤。
花老太惊得忘了伤心,爬起来对花枝花叶说:“快躲起来,快躲起来。”
张红卫趁机去拉花枝的手:“走,咱去旁边躲一躲!”
“起开!”花枝一把甩开他,手搭凉棚眯着眼睛往那边看,太阳光太刺眼,她也看不清人脸,就觉得那群人像电影里的斧头帮,有种所到之处寸草不留的感觉。
等人再走近些的时候,花枝终于看清了领头那个男人的脸,愣了两秒,捂着肚子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