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2 / 2)
田依依没继续这个话题,拿了一沓资料放到熹光手上,认真叮嘱:
“大概还有一个小时吧,你再熟悉熟悉本子,等到了黄导那里你别紧张,按咱们排练的来。”
戴熹光应了下来,接过资料翻了翻。
田依依虽未说明,但托那堆突然出现的记忆的福,她把现在的情况了解的七七八八。
今天的这次试戏对她来说极其重要,这可能是公司为她力保下来的最后一个优质资源。
如果错过,那她接下来一年要么空档,要么只能接低等级的项目。
毕竟充满/负/面/新/闻/的艺人,对合作方、客户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文件夹里都是田依依收集汇总的关于这部剧的资料和评估报告。
整部剧的评定等级被标上了一个鲜红的“S+”,对宣发、剧本、制作等方面也都毫不吝啬的打出了“S”。
这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好剧。
导演黄九维资历深厚,虽不是高产型导演,但他出品的电视剧却全都是如复制一般,最后成为各大卫视争抢的现象级作品。
这部《人间天子》就是他打磨3年后准备的作品。
凭借着黄九维的金字招牌和大部分已经官宣的演员阵容,剧组已经接到不少抛来的橄榄枝。
戴熹光当然不可能得到什么重要的角色,公司为她争取的是戏中一个小角色,但好在有名有姓,角色也有亮点。
可就是这样的角色,在黄导和一系列外界的光环加成下,也有不少小有名气的艺人蠢蠢欲动。
若说戴熹光还没被爆出那些事儿之前,田依依对她能拿到这个角色还有70%的把握,但现在,她连“把握”这个词都不好说出口。
她看戴熹光只是翻了翻资料就又把手机拿起来,只得试探性的提醒:“熹光,逸飞老师说咱们今儿要试的这个片段是彩月这个角色的记忆点,也是角色的高光时刻。黄导要求高,到时候必须脱稿,要不咱俩再过过?”
戴熹光像是没听到田依依的潜台词一样,她边翻手机边回答:“这个片段我已经和逸飞老师过了不下十遍了,赵老板也把关了。这不马上就要上台了,凡事要张弛有度,不然事倍功半。”
田依依听到和以前一样的话风,暗叹一口气,这个大小姐似乎还没看清形势。
她转念一想,戴熹光虽然现在满身黑料,但是在娱乐圈谁又能打包票她会一蹶不振呢?
袁小公子喜怒无常,人家小情侣闹矛盾,指不定过一个月就和好如初了。
自我催眠了一会儿,田依依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手头的工作上来:“那你好好休息,保温杯里有热水。”
戴熹光应了声,她在暗暗消化了一些记忆后就把心神投到手里这个新鲜的手机里。
她按照记忆,有些生疏的打开搜索框,输入黄九维的名字,然后一目十行的看起了他的采访。
黄九维这个名字让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
黄九维的个人采访并不多,大部分是为了宣传作品而接受的,里面的内容大多是谈论他的创作过程。
对他本人的引申少之又少。
这位大导演的履历光鲜,在港岛长大却小小年纪便留洋日本学习影视。
归国后也没有像其他留洋子弟表现出水土不服,他早期在港岛活跃,比起电影黄九维的电视剧之路似乎更加顺畅,他在之后也专注于电视剧,拍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港剧。
后来他又到内地发展,市场对他的接纳程度出乎意料的好,“异乡”系列成为含金量高的大IP,“人间”系列也备受瞩目。
戴熹光心想,黄九维倒是一个关键人物。
他在港岛的影响力不俗,又能在内陆站得住脚。
这样的身份倒是让人生出几分愿意亲近的念头,所以她在查找黄九维相关的资料时就更用心了些。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在这一行里,懵懂的新人似乎并不懂在试戏前到底应该朝哪方面使劲儿。
经纪人的尽职尽责已让她对这部剧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她想了解的不止这些。
站在商人立场的经纪公司,很难考虑到艺人、导演会关注的东西。而老前辈也不愿意把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轻易的传授给她们。
当初她也为此吃了不少苦头,走了好多弯路。
但还好,她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经验、技巧。
等她把黄九维相关的访谈快筛选了个遍的时候,他们的目的地也到了。
车子停下,田依依拉开车门,朝着对面扬了下眉毛:“终于到了,喏,蜂鸟剧场!”
熹光一愣,看着眼前熟悉的建筑。
蜂鸟剧场...
她似乎知道黄九维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