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五十六)(2 / 2)
而更令几部尚书警惕的是,平日里十分维护林如海的连闻声,今日竟是成了入了曹营的徐元直——一言不发。</p>
这也太不正常了!</p>
他们可不相信,连闻声会听不出来,这几人不怀好意。</p>
一时之间,整个朝堂竟只有他们几个轮流奏事的声音。</p>
他们说的时候慷慨激昂,可等他们所有人都说完了,整个朝堂还是没有一个人接话,直接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p>
这就很尴尬了。</p>
最先奏事的王宁心头一凛,开始后悔脑子一热,经不起撺掇,跟着他们几个一起对付林如海了。</p>
他也是被青史留名给冲昏头脑了,如今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林如海自从把太原发展起来之后,哪个月不被参奏几次?可哪一次不是不了了之?</p>
如今,王宁只希望,这一次也得不了了之,圣人不要追究他们。</p>
王宁的冷汗出了又干,终于听见玉阶之上,圣人一声轻笑。他心头一颤,便听见圣人意味不明地问:“几位爱卿的消息倒是灵通的很。”</p>
这战报他也是前日才收到,根本还没来得及拿到朝堂上来说呢。</p>
王宁的冷汗又下来了,低着头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p>
可是,就有那不怕死的。</p>
比如:七品御史付丹。</p>
“回圣人,风闻奏事,本就是言官的职责。”</p>
他这句话出口,惹得新任的左都御史连闻声扭头看了他一眼,那神情仿佛在说:我手底下还有这种笨蛋?</p>
果然,就听圣人笑吟吟的说:“这御史台的消息,倒是比朕都灵通啊!”</p>
连闻声面色一变,和右都御史对视了一眼,两人急忙出列,道:“启禀圣人,付御史所奏之事,臣并不曾听闻。”</p>
“付御史交游广阔,臣不及也。”</p>
这会儿,连闻声和右都御史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这小子,参奏之前连半点儿风声都不曾透漏给上峰,若不是翅膀硬了,便是收了人家的好处了!</p>
而无论是哪一点儿,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p>
付丹脸色灰败。</p>
他知道,他在御史台的前途,已经完了。</p>
圣人也没有怪罪的意思,只是示意王柱:“把交趾送过来的战报,给这几位消息灵通的大人们好好看看。”</p>
这态度,让亲近林如海的官员心神一缓,那些想趁机把林如海弄回来的却是心中唱哀。</p>
而那些武官们,则是摩拳擦掌,只待圣人点兵,给他们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p>
只是,这封战报,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p>
最先看见战报的那几个言官,神色变的很是奇怪,像是羞愧,像是怀疑,又像是米饭里吃出了半只苍蝇。</p>
总之,让没看到的人心里好奇极了。</p>
待他们几个看完,圣人也不卖关子了,直接便道:“兵部尚书,你来念念吧。”</p>
“是。”兵部尚书笑眯眯地应了一声,轻轻抽走了付丹手中的战报,“付大人,给我吧。”</p>
这战报虽然不是走兵部的路子送到圣人案头的,但他毕竟是兵部尚书,消息比这些御史更是灵通。但圣人特意传了话,要他别乱说,他也不好抗旨不遵不是?</p>
“臣林如海、王子腾……拜见圣人,愿吾皇万岁。”</p>
开头是千篇一律的碣拜,然后便是痛斥属国不臣,起兵叛乱。</p>
这奏折明显是出于林如海之手,很有他一直以来简洁的风格。各地官员可没少深受毒害,因着奏折写的太花哨,不知道被圣人在批注中讥讽了几回?</p>
每当想起那段心酸的日子,群臣都心有戚戚然。</p>
但很快,他们就没功夫在这儿悲春伤秋了。</p>
因为,他们已经听出来了,这并不是一封简单的战报,而是一封捷报!</p>
奏折里面,林如海很是详尽地阐述了暹罗等国如何图谋不轨,他又是如何提前得到线报将计就计。</p>
然后,他就通过来往于各国之间的商人,和给买了地的大夏人种地的佃户,控制了敌方的粮草,弄清楚了对方的屯兵图和各国之间亲疏远近是关系。</p>
再然后,就是挑拨离间、远交近攻、阻截粮道、直捣黄龙。</p>
大夏这边几乎没怎么损失,浩浩荡荡的诸国叛乱,就这么平了。</p>
喜欢[综红楼]重生之后……请大家收藏:(..)[综红楼]重生之后……更新速度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