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春(2 / 2)
俞待桐便把那卷《新青年》仔细藏好了,仲甫先生和适之先生不是同志么,为何如今总是打笔杆子战?
罗远臻摇头晃脑说,二位先生争的都是末微处,大节上,二人还是都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仍旧是好同志。这就叫做君子和而不同。
俞待桐就笑,那你同我大哥,也可叫作是君子和而不同了?
罗远臻听他说起黄叙舟,脸色便有些惆怅,唉,你大哥……
俞待桐仍旧是从镜中瞧着他,他的眼睛上上下下都勾了一圈浓墨,眼窝涂得鲜红,这么打眼一看,倒有点儿把世情洞彻的凌厉,嘴里问出来的话却又是孩子气的,我看这共产主义明明好得好,大哥怎得这么不通?
罗远臻苦笑,你大哥如何不通?想当初在日本求学的时候,我们这一群人中,便是你大哥第一个接触社会主义……他停下来,带了几分痛色,罢了,不提了。他也不容易。
俞待桐便也不说话了。
当年黄天霖老板被人在码头一枪打死,闹得整个上海滩都腥风血雨,黄叙舟不得不从日本赶回来,学也不上了,此乃是他今生头一桩痛心之事,任谁也不敢轻易提起。
黄叙舟看上去同以前还是一样的,不爱洋派的西装,整日里长衫长褂,一身的书卷气,仍是个翩翩公子的模样。但俞待桐晓得,整个上海滩也都晓得,这黄大少爷早已是今时不同往日,大家嘴上都称他一句黄先生,那是敬他读过几本书,背后都叫他小阎罗。原本他爹是上海滩的黄阎罗,现如今他就成了小阎罗,说起来,比他老子还狠。又有人说了,那黄天霖是个什么东西,跑码头混出来的下九流,总归是叫人看不起,所以把个儿子当成世家公子哥儿一般的教养。当年还有人笑他,儿子再读书又怎么着,还不是个卖大烟的……唉,要不怎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呢,人就是个卖大烟的,偏也能仗着自己那一肚子墨水,所结交者皆权贵,还爬到法租界联合商会主席的位子上去了……
俞待桐听见外头鼓点敲了起来。他没由来地想,若黄叙舟是阎罗,这“满堂春”岂不成了阎罗殿了?
这么一想,他便要笑,那这满堂的官家太太小姐们,可不就真成了戏文里唱的,红颜白骨,粉黛骷髅了么?
外头的鼓点越敲越急,是催他上场的意思。俞待桐忙收了心思,埋着头便往外冲,一面还不忘招呼罗远臻,罗大哥,你且去瞧好了!
罗远臻便笑,诶!你可好生演!
俞待桐已走到了那“出将”的门帘后面,再不及同他说一句话,掀了门帘便走了出去。
————————————————————————————————
补充背景,不感兴趣的可以往后翻翻翻
清朝覆灭之后,北洋军政府掌权。
北洋军原本的领袖是袁世凯,但是在袁世凯死后,无人有能力掌控北洋军,将领们各自为政,分裂成了直(曹锟,吴佩孚)、皖(段祺瑞)、奉(张作霖)三大派系,争斗不休,轮流当家,统称北洋政府。各地也有不同的军阀先后兴起,纷争不休。
从1916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北洋政府的掌权人都是段祺瑞,徐世昌当选总统,也是由皖系一手操控。
1920年,曹锟坐大,段祺瑞寻求与孙中山的合作。7月,曹锟和段祺瑞在京津地区爆发了直皖战争,争夺北京的统治权。段祺瑞战败,退居津门。徐世昌由于其老好人的的性格,成为北洋军阀之间的粘合剂、和事佬,继续出任大总统。同年11月,孙中山将***中央迁往广州,成立军政府(粤军)。曹锟和吴佩孚为首的直系控制了北京,大总统徐世昌没有多少实权。
陈独秀于1920年底受邀前往广州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留下学生罗远臻在上海各界继续活动,密切接触俄罗斯那边派来的共产国际人员,筹划建立中国***。孙中山则在广州筹划北伐,段祺瑞战败后不得不向孙中山低头,三方各怀目的,但是为了先剿灭直系军阀而不得不暂时合作。
故事便从此时开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