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2)
小皇帝的脑袋垂了下去,声音闷闷的:“丞相,朕是不是很没用?皇叔还在前线,朕却连军需粮草都没有办法安安全全地给他送过去。”
楚逸今年才十六岁,六年前俞国最混乱的时候被推上了皇位,那个时候他才是个十岁的小孩子,这么些年都是靠着谢暄和楚霁的操持才把皇位稳稳地坐了下来。对于楚逸来说,不同于一般的君臣关系,谢暄是他的师傅,他的兄长,是这个世间为数不多可以信赖的人。
楚逸虽说人小,却还是把楚家祖传的骄矜继承了个十成十,如果不是看见信赖的人来了,断然不会露出丁点软弱担忧的。
谢暄听到某个熟悉的名字,手指忍不住僵了僵,却还是温声劝哄道:“陛下已经做得很好了,这次是沙匪劫道,算不得陛下的错。“
楚逸冷哼了一声:“丞相,朕不是小孩子了,是不是沙匪朕心里清楚,王氏真是越来越猖狂了!“
谢暄叹了一口气:“陛下慎言。“
世家传承自前朝已有之,俞国太祖依靠世家立国,立国后给了世家大族无限荣宠,选官任人以世家名士为先,民间也多推崇名士风流,大小世家林立相互之间盘根错节,成为了俞国建制的中流砥柱。其中王谢柳三家传承上百年,累世公卿,代代人才辈出,是为俞国当之无愧的顶级世家,几可与皇室比肩,民间甚至流传着“王谢柳与楚共治天下“的说法。
王氏手握俞国五分之一的兵权,行事最是嚣张无忌,常常连皇室都放不到眼里。摄政王楚霁自来看不惯他们的做派,加之这人手段阴损,嘴下从不留德,几乎算是把王氏上下得罪了一个彻底,这次的事情如果说是王氏做的,倒也是不无可能。
如果不是谨记谢家以家国为先和不伤及无辜的教诲,就算王家不做,谢暄也想这么干。
好不容易安抚住了小皇帝,谢暄开始细细询问这次事情的经过。
跟他收到的消息差不多,军需自离北境最近的粮仓发出,经过雁山关的时候遭到了沙匪的抢劫,官家军队不敌,军需就被人抢去了。
雁门关一带很是荒凉,农牧都难以为生,加上早年多战乱,沙匪横行,燕州府前前后后换了几任府君,沙匪也一直都没有清理干净。
只是再怎么嚣张的匪徒,也没有见过敢劫官家粮草的。更何况军需是国家重要物资,哪怕是国境内运输旁边看护的兵力也是一等一的,哪能这么轻易就被一群乌合之众抢了去?
里头肯定是有猫腻,只是到年关了,北境正是最冷的时候,缺衣少粮,北境前线的将士们怕是要熬不住了。
如果再遇上匈奴偷袭……
眼下不是追究谁做了这件事的时候,而是要尽快筹出一批新的军需送到前线去。
冬天不是作物收获的季节,这次的补给差不多掏空了周围的几个粮仓,等到再筹集一批送过去,差不多得耗费一个月的时间。
眼下正是对战的胶着期,北境的军队压根就等不了这么久。
楚霁……
谢暄强自压下心头乱七八糟的想法,对楚逸说:“烦请陛下下旨,高价向北境附近的富户征收余粮,先送去北境应一应急。同时尽快调集粮草军需,尽快送过去。”
顿了顿,谢暄又补充道:“这次一定要加强兵力。”
楚逸有了主心骨,也不迟疑,当即就照谢暄说的拟了旨。
谢家自来以忠义著称,凡是涉及大义的,绝不会因为其他原因暗地里使手段下绊子,最是君子不过。谢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也是楚逸敢放心跟谢暄商量这件事的原因,否则以自家皇叔跟谢暄的过节,怕是这辈子都等不到军需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