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大厨(21)(2 / 2)
吕西安目光中的变化,已经快要扩张到了整张面孔。申诚发现了他的激动情绪,却当他同自己一样被菜品的出色深深触动了。
申诚感慨万分,叹了口气。
吕西安一下回神,突然觉得自己如此盯着一个女性看不太得体,终于将眼睛从申诚脸上移开了。一边喝了口冰水,一边看似随意地问:“为什么叹气?”
申诚有点烦闷地揉了揉头发。“没亲自品尝之前,我做了许多幻想。本以为吃到了,就能把握紫竹林的味道,结果只吃了这个开胃菜,就看到了一潭深水!感觉恐怕吃完这顿饭也望不透的那么深。”
她的话,吕西安颇有同感。
像是算好了他们的用餐时间,说话间,头盘也要登场了。
菜盘上桌,老侍者不需要为吕西安介绍,因为这是他指定的“鹅肝冷派”。
鹅肝是法国最有代表性的菜肴,除了大家熟悉的香煎鹅肝,做法其实超过上百种。其中低温慢调做成冷盘更加合适,因为越是低温烹饪的鹅肝,口感便会更加细腻。鹅肝冷派的传统做法Torchon、Pate、Terrine都过于简单的翻译为“鹅肝派”、“鹅肝批”或者“鹅肝酱”,其实着三种的制作温度、香味、软硬、口感都不甚相同。
FoieGrasTorchon不但是制作温度最低的,它还有一个更为“通俗”的名字——抹布鹅肝。“Torchon”法语是抹布的意思,想想看,法国大餐里最奢侈的食材竟然是用一块抹布包裹做出来的!但是,就是因为这种薄薄的抹布,才吸走了鹅肝里的肥腻脂肪,是任何其他一种做法都处理不出来的效果。
传统做法,肥鹅肝经过去血管、调味、腌制、压实,再用抹布捆绑成圆柱形,低温烹煮、冷冻三天,最后取出切片。
吕西安看着这道头盘,鹅肝是完美的圆形切片,更是完美的淡粉色。旁边佐着几块无花果和三颗野树莓形状的黑色果冻。盘中还有四滴凝固化的白色圆点,不知是什么酱汁,但显然是分子料理的处理手法。
说实话,这一点让他很意外。他猜测这位掌勺的副厨年纪最少在六十岁开外了,分子料理都是国际烹饪先锋最喜欢的“玩具”,爷爷级别的厨师也这么赶潮流吗?
布里欧修面包是鹅肝的标配,被切成了四片长方形,夹在了精致的面包架上。
吕西安目光如炬,看到鹅肝上有五、六颗晶莹剔透的结晶物,不用猜就知道答案——那是盐之花。
吕西安已经食指大动,拿起了刀叉,顾不得另一头的申诚了。
申诚的那道菜上面盖着保温盖,听老侍者介绍,她没想到自己的头盘也是鹅肝。
当老侍者揭开她面前的保温盖时,她愣住了,我的鹅肝在哪儿呢?
一个茶色的汤钵里摆着一个黑乎乎的团子,比起吕西安那盘精致的冷派,看上去有些粗陋。
黑团子顶端露出了些许金色的馅料,乍一看上去像昆布包裹的海胆寿司。
用鹅肝做的寿司?
老侍者看到她露出困惑不解的表情,亲切的解释道:“这是清汤鹅肝煲!”
我的头盘竟然是汤品!烹饪的方法出乎她的意料。
老侍者手中的盘子上还放着一个透明的茶壶,里面是透明的清汤。
“请容许我……”老侍者道。
申诚点点头。
澄清的法式清汤,倒入了汤钵里,鹅肝的味道一下被释放了出来,香气扑鼻。
照往常,申诚一定会先喝一口汤,但这一次她太着急想要知道,那裹着鹅肝的到底是不是昆布。
切了一小块凑到鼻子下面,一股淡淡的清香味。
品一口,竟然是荠菜!
竟然用荠菜包裹着鹅肝做成了寿司的形式!而且竟然是无比和谐的感觉!
那鹅肝应该同样是用低温烹制的,制作时间不少于制作冷派需要的三天,感觉鹅肝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活了,绵软多汁,细腻柔滑,真正做到了入口即化。
包裹着鹅肝的芥菜,一点都不能忽视。即便与风头无限的鹅肝配,舌尖上依然留下了一丝荠菜独特的味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申诚心想:怪不得苏轼喜欢食芥菜,还说“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
再看钵底,原来汤里的辅料还有一片黑色羊肚菌和一小块芜青根茎。
她的脑海里突然映出“被褐怀玉”四个字,它出自老子的《德经》第七十章,讲的是有道之人常常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的却是美玉,意指怀有美才而喻深藏不露之人。这一理念正是“怀石”料理的真谛。
申诚舀一勺清澈透亮的清汤送入口中,汤中的菌香中夹杂着鹅肝的脂香,还有芜青和芥菜散发出的阵阵清香,光喝汤就让人欲罢不能。
我总想象着紫竹林是如何结合法国大餐和怀石料理的……我现在觉得自己真是肤浅,并不像是能一刀切的比例问题,法餐占百分之多少,日料占多少,那是一种融合、一种渗透,太微妙、太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