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青草(2 / 2)
……
“所以我就问他,您看不懂,但您觉得它美吗?”
“他说美,很有感染力。”
“那就够了。”
路明池走到演讲舞台的最前面,正对观众,一屁股坐了下来,两条腿晃来晃去。
“后现代时期的反美学策略认为艺术必须有明确的社会政治倾向,拒绝美的价值,让艺术成为了所谓真理的显现。”
“可感性之美的力量能够超越道德说教,如果艺术想要触动心灵,就不能枯燥乏味,美不能被当代艺术拒之门外。”
他眨眨眼,“所以你们可以现在就下楼摸它,美的体验不仅有视觉,感受它的弧度,它的温度,它和青草融合的香味。这就是感性之美。”
“谢谢大家。”
方千远坐在第一排的侧边,一直看的是路明池右半边的侧脸,他的一颦一笑都是那么生动,他说的很多东西他都没听说过,什么“后现代”,什么“反美学”。
但没关系,路明池说的所有话,他都记得,这比他做实验时的化学方程式要好记的多,这或许就是路明池所说的“感性之美”。
沈之霜也来了,“美的回归”,他作为一个美学教师确实不能错过。他知道是赵克冰的那位朋友,路明池主讲。
他对路明池是有所耳闻的,但并没有刻意地去在意过,今年学校引进雕塑的时候,还是他亲自安排的展陈位置。
只是他没想到,路明池就是八年前那位和赵克冰拥抱的艳丽男孩。
他坐在后排,路明池的模样并不能看得分清,只是路明池的笑容过于有辨识度,他一笑,沈之霜立刻将他与八年前那个男孩对上了。
他瞬间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所以那晚……赵克冰真的是去帮这位好朋友了吗?还是……其他的那样?
沈之霜并不想过多地去揣度。他凭本能地想去相信赵克冰。
他只是隐约地觉得路明池知道很多他不知道的事情。
路明池向大家鞠了一个躬,示意现在可以提问。
坐在沈之霜身边的男生突然站了起来,吓了沈之霜一跳,他仰头一看,有些眼熟,可能上过自己的课,人高马大,站起身就像一个松树拔地而起。
“路老师您好,您说当代艺术出现‘美的回归’的趋势,这个回归暗示着艺术史是一个循环的圈吗?美是在回归与远离中不断循环吗?就像是绕地飞行的卫星?”
路明池笑了一下,“我是一个做艺术的,对艺术史的研究绝没有你想得那样深刻,我思考问题喜欢从感性出发,如果你非要问我艺术史是否是个循环的圈,美是不是在忽远忽近,我只能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说,不是。”
沈之霜被路明池的坦诚逗笑了,他开始有点喜欢路明池了,他接过话筒,朝身边的男孩站起身。
“我给路老师补充一下,美的回归并非意味着回归传统之美,而是超越了美学与反美学的对立。你可以从某些特征上说艺术史正在变成一个循环的圈,但绝不能单纯地跳出条件说它在循环,因为艺术家所处的环境永远在变,艺术的形式、媒介、风格可以循环,但伟大的艺术家不会循环。”
路明池的目光投过来,弧长的眼睛里充满好奇,沈之霜扭头看向路明池,“路老师好,我叫沈之霜,学美学的。”
路明池一听名字,吓得差点没站住,心道,“草草草,赵克冰老婆,这就是赵克冰老婆!”
他又眯了眼睛仔细看沈之霜,他之前看过沈之霜的照片,赵克冰从手机里翻出来给他看的,就给看几秒,连发都舍不得发过来,这个控制狂。
沈之霜说话温柔,像一杯温开水,入口正好,不会像冰水一样刺喉,也不会像喝热水一样烫的你嗷嗷叫。
他的长相也是很温柔的,乍一看上去可能感受不到他容貌上的惊艳,但越看越顺眼,越看越觉得好看,像个瓷娃娃一样,五官都是精雕细琢出来的,他的皮肤几乎白到发光,明亮的眉眼掩在细碎的发尾中若隐若现,有种无论何时都波澜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从容感。
方千远一直坐在台下等路明池。路明池回答了一堆问题,很多都是有的没的问题,问他喜欢哪位艺术家,问他在创作上有什么经验可谈,甚至问他的感情问题,路明池都一一作答,没有一丝一毫不耐烦,直到主持人终止了问答环节,他才搞怪地舒了一口气。
他是温柔堆中长大的人,最知道怎么对人好。
方千远以为这就算结束了,没想到结束了之后,没等路明池喝几口水,还有媒体采访,还有一堆人围上去同他说话。
我同他……真的不在一个世界。方千远站起身,又望了一眼人群包裹中笑面盈盈的路明池,给他发了条微信,说担心媒体拍到他和自己一起走,就在咖啡厅等他。
方千远真实地为自己感到无力和自卑。
要是我是沈老师那样的人,学识渊博,从容温和,可以同他聊很多艺术相关的话题,让他开心。
要是我是赵克冰那样的人,有与他等同的地位和金钱,不必他接济,是多年好友,对他从小事无巨细地了解,知道他所有的糗事。
要是……我是……随便怎样的人,也比现在的我站在他身边有资格得多。
他走出礼堂,乘了电梯,下楼直走,遇见路明池那件安在草坪上的雕塑,伸手去感知它的弧度和温度,还有它与青草结合的气味。
果真同路明池说的那样。
热情的、亲密的、感性的。
他百感交集到几乎落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