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 / 2)
他还惦记着天气回来就朝织房里问阿现道:“我听闻这几日要下雨,咱们家房子可需要修葺?”
“年初刚修整过的倒是不用,小郎君怎得整了这些东西回来?”阿现从织房出来看见他挂了满身的东西了问道。
“想着晚上做石板煎鱼吃哩。”陆泊宴笑了笑。
东西是不少,他身上除了两条鱼还有一麻兜子干**,抓鱼的时候看到溪水冲刷的石板又薄又平整的便和几个孩童合力给掰了一块下来,路上又从田埂边上揪了些花椒叶,还有一条不知是什么植物的蔓藤挺长的得有**米,小牛犊子自己非要拖回来也不知道它用来干嘛的。
杀鱼的活就交给阿现做了。陆泊宴以前上学从初中开始由于需要打零工就在外面租了房子住,上学的时候午饭是在学校食堂吃,早饭晚饭都是自己学着慢慢摸索着做的,生活自理上他从来没让父母担心过。
做饭还行宰杀活物就别找他了腥味太大这活他不喜欢上手。
刚把杀好的鱼和洗好的猪肝放上调料腌制上,从灶房出来天就变的黑沉沉了。
得去后山备些柴了也不知这雨会连下几日,陆泊宴有拿起砍刀就去了后山,山上的雾气明显变淡了,以前隐隐能看到的老树干这会也能看清了些。
去竹林砍了些枯了的枝丫放到一边等会往回走的时候在一起用草藤绑上让根脚拖些自己在背一些。
根脚是陆泊宴给小牛犊子起的名,只要陆泊宴出院门这家伙就得跟着,把它关到家里它就会用头用蹄子拱踢院门,院门就是几片木板子哪能经的住它拆的,跟着就跟着吧反正也丢不了这村里的小牛犊也就陆家有了时间一长村里人也都认识它。
前方的一颗约七米多高的大树吸引着陆泊宴又往山上走了一段,他围着树干来回转了两圈还翻了翻树皮,这......应该是吧?看着挺像的,只是这一颗也没多大作用,不知道这山里面还有没有。
看天马上要下雨了他也没敢在山上耽搁了还是回去后等天晴了在上来找吧。
柴草拖回来不少,小牛犊子也是出力了。他把柴都垛到了牛棚里好方便烧火的时候柴是干的。
腾出手后他进了灶房把灶火点上放上石板准备煎鱼一气呵成。
“阿娘,阿现都歇一歇,屋里这样暗别再伤了眼睛。”陆泊宴从灶房窗口伸了个脑袋出来朝她们两人说道,天上乌云压顶眼见屋里也越发暗了。
“知了,晚上吃甚?”阿现收拾好手上的丝线来到灶房看到陆泊宴又是碗又是灌的摆了一摊子问道。
“先做个石板煎鱼在做个爆炒猪肝,在等会马上就好!”
煎鱼不用荤油最好还是用家里的麻油,麻油家里还有剩的煎鱼也用不了多少。
鱼是提前腌好的已经入味了从中间偏成两片,在石板上上刷些麻油用小火煎至两面金黄。
“陆家娘子可在家?”
陆氏听见有人找应道,“在家。”
待她出来一看是廖家二嫂廖二娘,“你可赶在下雨前回来了,我还说呢别是在回来的路上在给淋了雨。”
“嗨,这不是看着天了嘛。”廖二嫂把手里的一包东西递给了陆母,“喏,这是我从娘家带回的酿果子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你拿去给孩子吃。”
酿果子就是山上摘的袍子晾成干后的干果,陆氏和她也不见外收下东西就招呼她上屋去坐坐。
“不坐了不坐了,眼看着雨点子就下来了,娃他们也都在家等着呢。”廖家二嫂也不在耽搁给了东西转身就要回去。
陆泊宴在灶房听到是廖家二嫂,就把刚煎好的一条鱼用油纸包好急忙出来给了走到门口的廖家二嫂,“刚做好的拿给二郎吃。”
二郎是廖家二嫂的孩子比陆泊宴年岁要小一些,廖二郎性格有些内向不经常跟村里的皮猴们一起玩。
“不要不要那怎得好呢,回去让家里阿婆看到还得挨训的。”廖二嫂推辞道。
“那要不一会我在去你家给送一回?”陆泊宴玩笑着说起。
廖二娘觉得稀罕下意识的看向陆素,陆家小郎能这般跟她说话这还是第一次的,以前她来串门这孩子可都是能躲就躲从没主动跟她说过一句话呢。
陆素只笑着朝她努努手让她接了就是。
见陆素如此她也当是孩子大了开了灵窍也就放心了,“你这孩子也惯会说的行了我收了。”别说她也是一进陆家院子就闻到香味了,只在吃饭的时候哪能询问人家在做什么吃食呢。
邻里之间往来频繁也说明陆家已经很好的融入到这个村了,对于没有家族可依赖的陆氏,有了村子做依靠左右行事也都顾忌少了些。
小雨断断续续连下了三日才停,南方多雨且潮湿,被褥也都泛了潮,今日终于天空放晴阳光满地了陆泊宴可得翻出被褥好好晾晒晾晒。
“宴儿,晚些时候去问问郑屠户明日可空车去县里。”陆母站在廊下交代。
“知道了,可是那布匹织好了?”
“昨晚织好的,明天便交给布绸坊,你明日可与我们同去?”
“我便不去了,那角豆的蔓子长出来了我明日砍些竹子给它搭上架子。”
去县里做牛车来回就得两个多时辰,土路不好走这一路晃晃荡荡的村子里的人经常这样出入也都习惯了,但陆泊宴不想去,实在是因为这身子板不结实,来回一趟的时间太长他担心路上在把自己的骨架给摇散喽......
这几日经常见村里的孩子们组团去山上抓鱼,以前村民都不爱吃鱼的,嫌刺多挑拣麻烦还有扎喉的时候。自从上次廖家人吃了廖家二嫂带回去的煎鱼便都喜欢上了,从陆泊宴那问得了做法第二日家里因下雨无法下地的男丁们便冒着小雨去山上采的石板抓的鱼。
以前做鱼都是去了内脏后直接放到陶釜中加点盐用水煮的,现在是先腌制去除腥线后在放石板上小火慢煎,时间一到就连肉里边的鱼刺也都被煎的酥软了。
村子里的大人可是有了下酒菜小孩也是有了零嘴吃。经过廖家孩童的显摆其他小孩便也都知道了,现在村里还流行起了吃鱼热,只那煎鱼的次数多了一不注意家里的油罐子便也就见底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