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 / 2)
玉器怕磕碰这一路少不了颠簸的,他又翻出个包袱皮严丝合缝的在木盒里给固定了一下。
“放好了,在你床尾的包袱里。”
嗯?好嘛,人家的一个碗你给放我脚头!跟他一样又是一个不识货的!
夜里狂风大作吹的窗户呜呜笃响,扰的陆泊宴一夜都没睡好,还好在早上太阳出来后风也渐渐变的小了。
望江县比之霍县要大的多,望江位于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乃是万里长江的封喉处,望江城南的渡口能顺通东西水上贸易,因此来往船只商队也是络绎不绝。
只看县里周边林立的商铺和大早上赶路的行商人马就知此地是个繁华富足的。
一大早起来就穿梭在这里的大街小巷,伴随着市井气息陆泊宴也开始了晨起的遛街。
街边的各种早食摊子也早已支锅烧水的开始做起了买卖。陆泊宴停到了一处人多的食摊旁看那小贩正利落的往锅里下馎饦也就是混沌,小贩看到眼前站着一位俊俏的少年郎便大声招呼:“好吃的旬记馎饦小郎君可是要来一碗尝个鲜?”
陆泊宴含笑的摸了摸额头,出来的时候魏怿跟他说了等他回来了在去客舍的大堂里吃饭的,不过这馎饦闻着还挺香的。
“那便来一碗吧。”
只是个街边摊除了矮桌矮凳周围也没有其它能遮挡冷风的,亏得他出来时又在夹衣里添了件衣裳坐这等吃食才没觉得很冷。
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馎饦上来,上面点了芝麻油竟然还有零星的香菜,尝了一口,好烫!不过真的挺香!
临走时又给魏怿带了一碗,没有塑料袋的情况下,陆泊宴要给小贩压一文钱的碗钱,那小贩倒是不甚在意:“不用那般麻烦,吃完了再来还碗就是了!”
放在现代打包带走是多么正常的事......但是这会,他小心的用两只手端着一大海碗冒着热气的馎饦行走在石板街上,还不时说一声:“麻烦让一让小心别烫着”,这碗馎饦给的也太实惠了稍一晃荡汤汁就得撒出来!
也亏他只顾着碗里的饭食才没注意到路人们露出的宅意的目光!好好地一个体面小郎君端着饭碗溜街串巷的还不时的吆喝一声——这也太有失体面了!
前方不远了,等他回到客舍的时候饭还是热乎的,怕魏怿吃不饱又让小二给上了两个青团子。
易家庄在县城外在往东走十五里地的一坐矮山上,听闻这庄子还开国皇帝赵匡胤赏赐的,他们才到山脚下就能看到有小厮站在山下等候接待。
下了骡车从包袱里找到拜帖交与他,小厮鞠了一礼喊了旁的仆从接手过骡车,便带二人往山上走去。
庄子在半山腰上被树木遮挡,抬头只能看到大体轮廓,陆泊宴看了只能感叹:这庄子大的是建在整座山顶上了。
一路走来亭台小榭绿意盎然,不愧是士族人家!这都入冬月了路边的花木还是郁郁葱葱的也不知栽种的是什么品种。
见庄子里来往的各路人马还不少,多也是如他们般由于路途远而提前上府拜寿的宾客了。
随着小厮上了石桥听到不远处的八角亭里传出的高谈阔论声,看到陆泊宴往那瞧,小厮介绍道:“着一身紫色锦衣的乃是家中四公子易兼,另几位是公子在县学的同窗友人也是前来给老爷贺寿的。”
绕过了抄手游廊二人进中堂的时,易家家主易任已在此等候。
陆泊宴决定和魏怿一起出门的时候去跟墨先生和翁老说了一声,翁老自是乐意的,陆小郎是个爱操心的出门在外一些零碎的事由他张罗比自己徒弟一人出门更让他放心!
墨先生则悠悠自闲的叮嘱道:“路上荒山野岭颇多,多加留心些,以防被那山贼匪徒给绑了去!”
关于易家家主易任的事陆泊宴也听墨先生说了些。
易任出生在尚武之户年少时曾在外游历,在见识到大江南北各个政权割据的混乱现状下不免愤慨,随后偶遇赵匡胤带兵征讨五代后晋大臣李守贞一时便起意追随在了其账下。
易任也是个有着真本事的人,他不仅军略出众行兵出战也不乏冲锋在前以身示责,数次抵杀来犯之敌屡立战功,从一个小小的士卒升任一卫长官、指挥使、行军司参谋、后升步兵都虞候监庆州知州。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的官职是赵匡胤卸下了后周皇帝柴宗训的皇位后赐封的,在外人眼中他则是平步青云人人羡慕的高官,只是高官不长坐也不知什么原因在为官任期三个月的时候易任便上交官碟辞官回乡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