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赵盾弑灵公”(二)(2 / 2)
晋灵公猜到了士会的来意,却装作没看见他、也没听同伴见说话的样子,继续喝酒。士会走上台阶,他还是继续装象。直到瞥见士会走到门口、自己再也装不下去时,晋灵公才故作惊讶的样子,热情地招呼他进来喝酒。
士会正正礼冠,迈进寝门。在晋灵公眼中,士会是除了赵盾第二能唠叨的人,所以他不等士会开口便说道:“寡人失手杀死宰夫,已经知道错了,寡人将改正错误,不会再有下次了。”
士会不想让对方敷衍过去,他必须要对晋灵公发出警告,于是稽首说道:“人都会犯错,过而能改,是最大的善行。《诗》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照这样说来,能改过的人少之又少。君侯如能彻底改过,臣民可以得到恩惠,国家社稷将会坚不可摧。”
晋灵公心口不一,他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干各种各样的坏事。对于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与师长对着干本就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大臣的劝谏反而激起他更为叛逆的情绪,犯下更为血腥的罪行。
西戎人曾送给晋灵公几只獒犬的幼崽,晋灵公亲手把它们养大,主人和宠物的性情在经年累月的相处中得以相互影响和渗透。
獒犬长成后,它们那惊人的食量令晋灵公都感到心痛,他说:“犬不能与人争食。”于是命人去找囚犯或者奴隶,然后就把活人扔进獒笼,对人施行“犬决”。
那些罪行不久也暴露了。赵盾屡次劝说无果,最后竟然咬牙切齿、拂袖而去。晋灵公望着他的背影不住地冷笑,“还‘夏日之阳’!还‘杀人无数’!寡人看你也不过就这点本事。赵孟啊赵孟,你能奈寡人何?”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暴君既无人能够约束,又不知危险为何物,便产生了谋杀赵盾的恶念。恶念的产生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赵盾掌握着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也不是赵盾还没有把大权还给他的意思,而仅仅是因为觉得他讨厌透顶、总是败坏自己的兴致。
晋灵公秘密召来鉏麑,命他寻机刺杀赵盾。鉏麑是个有名的力士,他与赵盾有些私人恩怨,却不是灵公朋友圈里的人;灵公觉得即便他行刺失败,赵盾也无法把罪名安到自己身上。
鉏麑接受了命令,于某日凌晨摸到赵盾家宅门前。当时街上空无一人,随着赵氏家门打开,几个仆人端着水盆、扛着扫把,出门掸水扫街。两名十三、四岁的少年蹦蹦跳跳跃到门外,两人是赵盾的儿子赵朔和养子韩厥。
赵朔说:“自己跑太没意思,咱们去堵栾书。别看他年龄大、个子高,跑得却不快,还总是不服。”
韩厥说:“不服才有意思,咱们就跟他赌今天的输赢,输的涂个大黑脸。”
两个少年说完便嘻嘻哈哈地直奔栾盾家去了。
子午春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