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苦涩重逢⑧(1 / 1)
六年前,静工作两年了,她发现学校招的几个特殊孩子,根本跟不上学习进度,尽管为他们已经放慢很多很多了。
通过私下里跟特殊孩子家长的接触,进而参与到了“苏州志苏志愿者”会,她才发现特殊孩子竟然是个庞大的群体,只是绝大部分窝在家里没人知道,少部分上的特校很封闭,只有极少的才有机会进到自己的融合学校被人认知。而这群家长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静提出了创办“简静健康咨询工作室”的想法,志苏的很多志愿者积极响应,他们联系了特校的很多老师做兼职,并争取到了政府的启动资金。
因为师资力量的雄厚,又因为免费,工作室竟然陆陆续续收到了好多学生。开始只是融合学校和特校的,后来渐渐就来了些社会上的。
孩子的严重程度不同,康复就基本采取的一对一的形式,并针对不同个体制订了不同的方案。同时针对监护人心理进行调节,家庭和工作室相结合,效果很不错。
静带阳和安看了看目前工作室里的六个孩子:
一个脑瘫的,五六岁的样子,完全不能独立行走,且口齿不清,她正在精细动作的教室里串珠子。由于她有些斜颈,看东西的整个视角都是倾斜的。此刻老师在教她对着珠子的洞洞处引线,她一遍遍的从洞口周边穿过,就是不能穿到洞口里,老师一遍遍地引导着,让她慢慢练习着。
一个自闭的孩子,已经十多岁了的样子,正在绘画的教室里涂色,他涂得很漂亮,就是他坐不住,有点暴力倾向,一会儿扔支笔,一会儿丢橡皮,一会儿离开座位去摸摸教室里摆放的花花草草,还故意去摔摔黑板擦。老师耐心地跟在他后面照看着,一次又一次地把他的注意力引导回座位继续绘画。
一个三岁左右的唐氏综合征的孩子,正在语言康复教室里口肌训练。她嘴里衔着一颗纽扣,纽扣穿着线,老师左右拽着线,一会往东扯一下,一会儿往西扯一下,并让孩子学习发声“yi”,从平声到去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
一个智力低下精神有些分裂的孩子,十多岁的样,正在技能教室里练习采摘豆角。她采摘得认真,只要精神病不发作,老师在边上看着就好了。她的精神病是家族遗传病,妈妈曾经被刺激得放火烧了邻居的房子。雨一直觉得这个孩子是个不□□,多次劝静把她退回去,因为她智力不好,单纯去精神病院只会更加呆滞,所以静还是坚持收了进来。
音乐教室里,一个十多岁唐氏综合征的孩子,正在练习弹钢琴《卡农》。他的两个手背上各放了一个一元硬币,防止抖手。他在很是认真地练习着,嘴里跟着老师在清晰地唱谱。看起来跟正常孩子没什么两样。
最后一个八九岁的唐宝在文化功课教室里学习,她在跟着认字,并在本子上一笔一划地描摹着,她写得很认真,读得也很认真,能认识好多字了,只是数学一直学不起来,1+1=?她怎么也搞不清,老师们正在积极讨论对策。
阳和安从来没见过大的唐宝,猛然听到两个唐宝说话很好,惊讶的同时也羡慕极了。问道:“他们一开始说话怎么样啊?”
静回答:“每个唐宝个体差异还是蛮大的。这两个孩子来我们这儿时也是不会说话的,后来经过口肌训练等开窍了,然后语言能力一下子就爆发了。”
“我家一一能这样我就知足了。”阳心里放松下来,她看到了希望,心情一下子也跟着开朗起来。“数学学不学无所谓的,只要能沟通就好了。”
“是啊,一一只要会说话,走路再稳妥点,我们就不奢望别的了。”安跟着说。
静看她们放松下来,也跟着轻松起来。人的情绪是会相互感染的。他们一起回到了
办公室,雨带着一一搭积木玩,阳、安、静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了断章里的片段,日子好像飞回到了少男少女时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