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巨大尺寸的承托(1 / 2)
就凭这短短的开头一段,赵成之就彻底改变了之前对电影的看法。
这种凭借镜头和音乐营造孤寂无助氛围的能力,就不是一般导演和摄影能有的。
其间几个摆件的摇动,偶尔哗哗的纸片声,以及飞船接受信号的滴滴声,更有鸟鸣山更幽的作用。
而飞船的造型和室内设计,体现了工业化的美感,虽然没看影片接下来怎么样,但凭这段这个艺术总监就可以称是合格的,甚至是出色的。
这段短短的开头,将剧组成员的能力展现得无比透彻。看现场认真观影的观众,就知道影片已经成功了。
不过内行的赵成之看到的却是钱,燃烧的经费;每个镜头的掠过,都是在狂撒钞票。按他的了解,雷电影视不太会做这样的投资。
这是个疑点,要记录下来。
从这个之后,赵成之就没怎么有心做笔记了。
剧情一步步推进,看到飞船从太空降落,他的耳边全是男生感叹的声音。
“我C。”
“太牛X了。”
“这怎么拍出来的?!”
“真的飞船不过如此了吧。”
“真是男人的浪漫啊。”
……
赵成之再次被影片的效果惊呆了,就这种诚意和制作水平,之前没有科幻片能比得上。
事实上,这是林佑比原版《异形》最大的改进方面。
七十年代那时候,除了技术的原因外,人们很多制作还局限于见识和经验。
如果肯费功夫的话,精良的模型效果常常会比电脑制作的三维物体好不少,那种真实感和质感即便是技术发展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也能从细微处看出区别。
林佑一是改进了飞船的精致程度以及尺寸大小,因为胖子煤老板给的资金足够。
另一方面是改进了室内的搭景。
原版在外星地表地形的制作上,不是很真实,而且基本没有远景。
背后都是黑暗的夜色,还有朦胧的雾气。说实话,只要有心,一眼就能看出是“棚拍”的。
老雷资金紧缺到都去捡垃圾凑飞船了,当然在这方面只能用点小技巧。
但成片后看起来就缺少真实感和凝重感,尤其是缺少主题深度表现需要的一点宏大的史诗感。
之后老雷从新接手拍的前传《普罗米修斯》,那开场的神秘外星地形航拍呈现,远远从空中拍摄的细小飞船划过云层、掠过山峦和大地的庞然景象,才是老雷真实的想法体现。
所以这一段林佑并未完全照搬原版,感谢雕塑班同学的精心制作,他们用精致的地表模型,加上烟雾模拟云雾,配以一块巨大的透明玻璃,将飞船的微缩模型粘在玻璃上,通过移动翻滚玻璃,拍下了这几个飞船掠过行星表面的镜头。
这个用玻璃的招数还是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拍摄失重钢笔用过的招数。
不过女乘务员拿起钢笔那一瞬带有粘滞感,还是稍稍露了馅儿。
但用作飞船飞过就太合适了。